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怎么写?( 三 )


二、创设情境“美”
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情境的创设能充分地再现诗文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美,在感悟“我想变成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 。”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动画的雨滴图,想象自己就是小雨滴,心里会想些什么?让学生去移情体验,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有的说:“我真是太舒服了 。”有的说:“我很快乐 。”然后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情去反复地朗读,真正地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 。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了语言 。
三、难点设计“巧”
课文的最后一节是理解的难点,也是全文的题眼所在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我先出示荷叶图,让学生说说荷叶的样子,通过说,理解荷叶的美是作者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原因之一 。而在此基础上,想象小鱼、雨点的快乐 。末尾的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我恰到好处地设计了:——来了,在荷叶—— 。这一句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而且还帮助他们积累了语言,生动了教学,更进一步地点到了诗歌的题眼 。这么多的小动物喜欢荷叶是因为荷叶给它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所以是作者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主要原因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却能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诗歌的主旨,让他们获得了高尚情操的熏陶 。
当然这一节课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怎么写?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第四册课文,这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于遐想中透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美好,表达了小诗人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愉悦之情 。在“新课程下低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实践中,我尝试了《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课堂教学,现就这一课的教学得失进行反思 。
一、亮点: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你觉得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会更有趣?你能用什么学习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常问的问题 。在不断的学习与使用中,孩子们已习惯已喜欢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在第一课时,他们提出了三种学法:画一画眼中的夏天;变一变,演一演;学习课文句式作诗 。第一种学法“画一画眼中的夏天”作为昨晚的作业回家去做,为课前展示与课中作诗埋下伏笔,创设条件 。第二种学法“变一变,演一演”贯穿学习全过程 。变中求趣,演中求学 。在学习第五节诗,则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最后,用第三种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的诗句当回小诗人 。我想只要掌握了方法,就有获得知识的本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