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怎么写?( 七 )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怎么写?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而且诗歌蕴涵丰富,语言浅显明快,亲切生动,学生的读诗兴趣很高 。因此,在这课上,我努力体现激情导读的教学思想,以引导学生充分地感情诵读为主线,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努力实现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充分地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感染为教学目标,努力体现了以下教学特色: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诗句所描述的生动情景,发展学生的
2、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感情诵读的能力;
3、赏析关键词句,积累优美的语言,体现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
4、适时随文说话写话,用学生的智慧去充实、丰富教材资源,致力实现教材的例子功能,让主题更鲜活,让课堂更丰满,让学生享受 “活的语文” 。
但由于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经验不足,个别环节还没有达到诗意的境界:
1、读书时间还不太充分,齐读较多,缺少学生精彩的个别读 。这是由于教学环节的过于“丰满”造成教学时间紧张直至学生个别读环节无法展示的结果 。“外围的东西不要太多,立足于文本是关键 。” 适度的扩展和延伸是可取的,但“旅行包”式的课堂教学是不可取的 。
3、“夏天来了,我想变成??”说话环节,不能用准确的教学语言及时纠正学生的发言,引领大家打开思路,展开丰富的想象 。学生先后想变成铅笔、课桌、粉笔,说明他们的思路仍局限于课堂的事物,并没有走进美好的大自然,这是我导语设计定位不明确造成的 。更重要的是学生说得也不确切,“铅笔、课桌、粉笔”并不是夏天的景物,我应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界定 。这是我上这节课最为自责的遗憾 。鼓励学生发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但在明辨是非面前决不是对错误的姑息敷衍,教师的疏忽误导就是失职不负责任 。
当时,这一环节我应该这样导入:“小诗人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为了给别人带来更多的快乐 。夏天就要来了,你想变成大自然中的哪些美好的景物,也给大家带来快乐呢?”然后播放大自然夏季美丽的景物,让学生边看边说,边想边说 。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纠正不妥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