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怎么写?( 四 )


一、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双基落实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 。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土之木”没有能力,知识就成了死水枯木 。能力的高低,归根结缔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真可谓“熟能生巧” 。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做到严→实→细→精→熟细化过程 。我在高三地理课堂教学中主要做了两方面:一方面充分利用课本、地图册中的各类附图、插图、图表等,把课本的基础知识落实到图上,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实现图文转换,以及图图转化,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表象是多变的,本质是不变的,本质即基础知识的落实 。另一方面,构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体系,指导学生理清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脉络层次,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的能力 。例如,用地转偏向力来分析高空、近地面的风向,全球气压带、风带的成因,洋流的运动偏向、河流地貌等原理时,就抓住了“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这个共性特征,加深了学生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位置偏移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理解 。
“实践出真知”教学效果要靠教学实践来检验 。在课堂教学上,我注重课堂练习,学生作业,以及单元测试这三个环节,各有所重,又相互联系 。
加强课堂练习,是深化地理基础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 。地理课的内容比较琐碎,一节课中的知识点比较多 。因此我在复习时,每讲过一个知识点,都给学生准备对应知识点的几道题,做到能力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同步 。这样在考试时,看到题,就会想到和课本上的哪些内容是对应的,也符合了高考题的“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命题特点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练习是必备的手段,通过练习,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口动起来,手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避免形成“一言堂”“满堂灌”的复习课模式 。
注重作业练习是总结章节内容的途径 。地理教学的章节内容相对比较完善,因此每一节课都应做好初步的总结 。我通常把综合题当成作业布置,因为综合题大多与图形、图表、材料相连,知识点,隐含的也比较深,通过对综合的练习、批改,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知识查漏补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实行单元检测是培养综合能力的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讲解与检测有机结合的原则 。检测题要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解题的速度,使学生逐渐适应高考 。单元检测的试题既要遵循教学大纲,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科学煌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 。
而地理学科因为它的区域性,差异性特点很鲜明,学科内的综合更表现在单元综合,如“大气环境”这个单元牵涉到的内容就很多,大气的分层,热力状况,运动形式,大气环流,气候,气象灾害,环境保护等内容较多,联贯性很强,那么在单元测试中就尽量选用至少和两方面有联系的考题,让学生能够初步形成综合的意识,进而想到该怎样把它们联系起来,共同分析一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