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怎么写?( 六 )


初步研究教材后,我设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 1、创设情境,认识平行 。2、观察思考,寻找平行 。3、动手操作,创造平行 。4、观察感悟,画出平行 。让学生自学课本上画平行线的方法,再通过任意画一组平行线,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过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这三个层次,让学生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 。5、归纳收获,总结平行 。)
课堂教学中,总体感觉时间非常紧张,在学习画平行线时显得太仓促了 。教学怎样画平行线比较费时,学生不能很快接受并掌握 。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为何不能较快地掌握呢?照着书上一模一样地画,怎么也这么难呢?看着一些同学在画平行线时,不知道尺到底该怎么放,真为他们着急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课后我认真地反思了这节课的成败 。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我教学方法的问题 。学生虽然会模仿书上的画法,但是并不真正理解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来画,所以只要线条换了个方向,学生就无从下手了 。看来问题出在平移,怎样才能让尺平移 。只要让物体沿着某条直线移动,就能实现平移 。有了以上的铺垫,此时,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让三角板平移,学生就不难想到再用一把直尺就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它紧靠三角板的另一条边,固定直尺,就能让三角板沿着直尺的一条边平移了 。而且方法也不止书上的一种 。对于没有想到办法的同学,也可以让他们在书上寻找答案,自学课本上的内容 。
学生有了平移的体验,在画平行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也节省了不少时间,更让人惊喜的是,有同学用了不同的方法画出平行线 。有同学想到了用另一块三角板或量角器代替直尺,起到沿这一条直线平移的作用,只要是直的都可以利用 。还有的同学发现用直尺靠在三角板的第三条边,同样也能让它平移 。更有同学把直尺与三角板交换位置,让直尺沿着三角板的任意一条边平移 。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画平行线的方法,还能灵活地运用它 。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更多有关平行线的知识 。比如:能画出无数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但是过直线外一点却只能画出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以及如何检验所画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 。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创设情境,架起新知与旧知的桥梁 。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新课导入时,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再平移铅笔、观看生活中的平行现象的图片,从中使学生抽象出平行线的特点和它与平移的关系,不仅架起了新知与旧知的桥梁,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激发了他们主动的探索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