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说课稿怎么写?(12)


二、 资源收集和整合分析(约13分钟)
1、 设问提示,提出问题
我采用换位思考 。由学生主体积极、自主的给自己提出学习任务 。也就是假设学生是老师,在首次接触戏剧这一文学形态,在教学戏剧单元第一课《雷雨》时 。他们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并让每位同学设计一个问题,发布在网络讨论区 。
2、 信息收集处理
⑴聚焦问题
就是将学生刚才提出发布于讨论区的问题 。进行整理、筛选、总结、提炼出两大问题 。
A、 戏剧常识(定义、分类、鉴赏剧本的要素等)
B、 曹禺简介,《雷雨》故事梗概,创作背景
⑵资源搜索
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两大组 。各组负责其中一个问题 。之后,教师提供给学生解答问题的途径 。
收集课文和课外资料上的信息
利用网络,使用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信息的网站 。访问其中一个获几个站点,收集相关的信息 。
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分工和合作,使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
3、 交流、汇报、讨论
接着,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把整合好的资料发布于他们自己的讨论区 。
之后,教师让一些学生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 。期间,教师作适当重点点拨 。
之后,教师作简要小结。并补充《雷雨》人物关系图,使学生更清晰的把握《雷雨》的复杂人物关系 。为下面教学做好准备 。
三、 文本深入研读及网络实时讨论(约27分钟)
1、 在了解戏剧要点,大体把握了《雷雨》之后 。回归文本,通过对文本的研究达到解读戏剧的目的 。培养学生鉴赏戏剧的能力 。我选择课文节选部分的第一场戏,也就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后的重逢 。作为研读的重点 。
2、 插播电影《雷雨》此部分的片断,并提出思考题 。
A、 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这场冲突最引人入胜的戏是哪一段 。
B、 分析人物性格 。
3、 在观看完电影后,学生结合电影和课本解答思考题A 。
以此得出,鲁侍萍身份确定使这场戏剧冲突的点 。之后,让学生课堂口头回答以下问题 。
⑴周朴园在不知是鲁侍萍之前,周对鲁是什么态度?找到依据 。
⑵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事件展开对话,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几次问鲁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⑶周朴园在知道是鲁侍萍之后,周对鲁的态度有何变化,哪里体现?
(学生简要口头回答)
4、在把握了戏剧冲突和戏剧人物语言的基础上 。接下来,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和自由讨论的权利 。利用网络讨论区,深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