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说课稿怎么写?(28)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 ,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 黄州密州儋州)这首诗导入课文 。从而让学生理解政治得失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 , 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苏轼 , 更好地理解苏轼的独特人格 。
(二)、朗读全文 , 整体感悟 。
朗读时 , 注意作者感情的变化 。通过朗读初步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之所以设计这一环节 , 是因为无论怎样鉴赏一篇文章 , 其前提都离不开一个“读”字 , “读”是学好文言文的一个有效途径 , 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 。在读的方式上也要做些灵活的调整 , 可以听录音朗读 , 也可以单个同学朗读等 。
(三)明确文章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
2、找出文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
3、本文出现的特殊句式
设计该环节是要学生明白语文的性质是姓“语” , 从而突出语文工具性的性质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母语的情操 。至于文中字词句的具体涵义 ,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之上 , 结合课文注释 , 已经能够独自找出 , 教师稍做点拨即可 。
(四)、结合注释 , 疏通文章大意 。(由学生合作完成)
(五)、布置作业:
诵读课文并思考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 , 导入新课的学习 。
(二)梳理文章思路 , 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 , 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 , 根据这一原则 , 教师稍做点拨 , 提出与文章思路相关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 比如在第一段中作者的心情可用文中的哪一个字来概括?“乐”——顾而乐之 , 行歌相答 。在接下来的几段中学生应该能够找出这些词语来 。)
(三)重点鉴赏文中写景的语句以及道士化鹤的寓意 。
设计这一环节的教学 , 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 在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之上 , 同时兼顾语文的人文性 , 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中的第一、二段都出现了写景的语句 , 对于这些语句的鉴赏 , 学生可能无所适从 , 教师可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鉴赏 , 也可以让学生加以想象 , 以散文式的语言扩充语段 。对于道士化鹤这一情节 , 学生也很难理解作者的本意 , 可先让学生说出一些与“鹤”字有关的一些成语或熟语 , 从而提取鹤这一象征意义 。至于道士 , 让学生明白他们的职业以及终极目标是什么 , 他们以追求长生不老、超然物外为终极目标 , 这些教师只做点拨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