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度的诗词 条幅的一般尺寸有哪些( 三 )


2.《逍遥游》赏析范文: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 , 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 , 自由自在地活动 。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 , 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 , 忘掉一切 , 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 。《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 , 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 。这里入选的并非《逍遥游》全篇 , 只是节录了开头的一部分 , 但这部分已经可以反映《逍遥游》全篇的风格和成就 。
《逍遥游》开头一段 , 从“北冥有鱼”起至“众人匹之 , 不亦悲乎”止 。庄子大笔挥洒 , 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 , 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北方深海之中 , 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 。这条鱼的巨大 , 已经够令人惊奇的了 , 而它竟又变化为一只大鹏 , 这怎不令人感到神奇万分呢?应当承认 , 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 , 是人们绝对不曾见过的 , 但想像力丰富的庄子却偏要让你相信世间有此二物 , 特意对它们进行一番形象化的描写 。描写的重点是大鹏: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 , 还要腾空而起 , 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 , 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 。它积满气力 , 怒张毛羽 , 一振而飞上天 , 翅膀像遮天盖地的大块云影 。接着 , 庄子又假借所谓《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他的描写是可信的 。《齐谐》上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 , 先拍击水面 , 滑行三千里 , 然后盘旋宛转 , 靠风气相扶 , 直冲云天 , 到达九万里高空 。起飞之后 , 历时六月 , 方才止息 。”那么 , 九万里高空又是什么景象 , 究竟如何高远呢?庄子先以高空中只见游气奔腾 , 微尘浮动来形容 , 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比说 , 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 , 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 , 只见莽莽苍苍 , 难辨其“正色” 。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形容和打比方 , 无形中联系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 , 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像 , 把庄子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像的高远哲学境界 , 变得易于理解和想像了 。
根据题意写古诗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斑马鸣
语文古诗词1.应照应“昏”(猜的 , 不确定哈~~)
2苏洵当初起名时 , 正是要他俩互相补充!
苏轼字子瞻 , 自号东坡居士;苏辙 , 字子由 , 自号颖滨遗老 。
从苏轼、苏辙兄弟的名字中 , 我们可以看出 , 他们名字的奇特之处就是都与车有关系 。苏轼名字中的“轼” , 本义是指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 。《说文》中解释道:“轼 , 车前也 。”苏轼的字“子瞻” , 则源于《左传·庄公十年》“登轼而望之”中的“望” , 比较符合苏轼少年时踌躇满志的张扬作风 。
而苏辙名字中的“辙” , 本义是指车迹 , 车轮碾过的痕迹 。《左传·庄公十年》有“下 , 视其辙”的句子 。苏辙的字“子由” , 则带有仿效、依循的意思 , 说白了就是跟着别人走 。在为人处事方面 , 苏辙相比哥哥苏轼 , 要内敛得多 。
苏洵为什么要给两个儿子起这样的名字呢?这还要从庆历六年(1046年) , 苏洵赴京赶考说起 。尽管苏洵的才学可以“帝王师” , 可在朝廷腐败、官场黑暗的环境下还是落榜了 。他由此对科举、朝廷失去了信心 , 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 。第二年返乡后 , 苏洵写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 。当时 , 苏轼十一岁 , 苏辙八岁 。苏洵虽然对两个孩子寄予很大希望 , 但又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充满忧虑 。
苏轼个性张扬、豪放不羁 , 而苏辙的性格则相对内敛 。苏洵对两个儿子的脾性秉性非常了解 , 为了劝诫与勉励儿子 , 他在《名二子说》阐释了为二子命名的深意 。他说:“轮辐盖轸 , 皆有职乎车 , 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虽然 , 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 , 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 , 莫不由辙 , 而言车之功者 , 辙不与焉 。虽然 , 车仆马毙 , 而患亦不及辙 。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 , 吾知免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