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说课稿怎么写?( 六 )


设计意图:教师富有启发性和情绪渲染的情景导入,优美的画面与优美的诗句相结合,在视听觉与头脑中让学生感受富春江的美,从而进入新课讲授 。此环节设计3分钟 。
【新课讲授】
(一)、读准 。(时间8分钟)
1.自读课文,读准读音 。
2.齐读课文,注意朗读停顿
3.自读课文,感受文章内容,消化读音和停顿 。
4.闭上眼睛听优美的配乐朗读带,欣赏朗读之美从而把身心沉浸在课文中 。
5.学生配乐齐读 。参与美感之旅 。感受本文的音乐美和节奏美 。
设计意图:根据“三步朗读法”的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5个步骤 。
(二)、读懂 。(时间12分钟)
1.默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师生合作解决 。
并引入词语学习小游戏,填出文言词,并解释意思,然后延伸到现代汉语的成语,进行对比:
文言词语 现代成语
风烟(俱)净 万籁俱寂
天下独(绝) 绝代佳人
急湍(甚)箭 甚嚣尘上
千百成(峰) 峰回路转
千转不(穷) 山穷水尽
百叫无(绝) 不绝于耳
疏条交(映) 相映成趣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要求有:“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此环节正体现出这一点 。
2.“泉水激石”怎么不用“泉水击石”呢?“皆生寒树”中怎么用“寒”来形容“树”呢?“猛浪若奔”中的“奔”为何不可以理解为动词“奔跑”呢?
设计意图:不要以为这只是简单的字词理解方面的提问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在词义辨析的基础上开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激发学生的知识再生成 。
(三)、读透 。(时间20分钟)
〈一〉问题探究,学习结构 。(时间5分钟)
此环节采用的方法是引领学生回忆《三峡》,然后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自我阅读并填补图示,完成课文结构的学习 。
1、从富阳至桐庐的景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
接着本文又写了哪些内容?
“异水”和“奇山”(分写)
由此感受本文整齐、严谨的结构,品味结构美 。
2、作者是如何表现富春江的美?
①学习第二段 。从水清,水急的角度感受水之异 。
②学习第三段 。从形、声、色的角度感受山之奇 。品味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
③齐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
千丈见底 水之(清)
(异)水
猛浪若奔 水之(急)
天下独绝
负势轩邈 山之(形)
(奇)山 泉鸟蝉猿 山之(音)
横柯疏条 山之(色)
设计意图:维果斯基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此环节就是在建构主义和比较阅读下的自主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