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边塞征战诗词鉴赏 古代边塞诗鉴赏怎么做( 四 )
古代诗歌鉴赏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回答?、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一)、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 。这类诗用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 。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令》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 。朱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 。由此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二)、赏析“事”与“怀”的结合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三)、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 。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 。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一首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诗人于吟咏寻常的事情之中,潜伏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 。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 。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 。前两句是当年上流社会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回忆 。后两句是说四十多年后,这两位历尽沧桑的老诗人和艺术家又在流落长沙时不期而遇,不胜感慨 。短短的四句,时间跨度四十多年,何等概括 。这两句不仅点明了重逢的时节,而且是乐景写哀,“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与潦倒身世的有力反衬;下句“落花时节”则另有寄托:国势日衰,盛年已过,流水落花,好景难再,不禁凄然相问,潸然泪下 。诗中从“闻”到“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未从正面涉及一字,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 。六、边塞诗征战诗 (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 。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因此,我们在鉴赏要注意区别 。(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 。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题作《闺怨》,有“怨”必有“愁” 。诗的开头却出其不意地从题意的反面入手,独劈蹊径,以退为进用反说起笔,说这位与丈夫阔别、独处深闺的少妇,似乎已经习惯了躲在这与世隔绝的封闭式的小圈子里,反而精神麻痹、已“不知愁”了 。当她“春日凝妆上翠楼”之后,“忽见陌上杨柳色”,明显地感到了良辰美景的巨大诱惑力,触景生情,油然而生出青春难再、红颜易年的闺怨之情:悔不该让夫从军以求功名,却辜负了这番良辰美景 。一个“悔”字道出了这位少妇的“闺怨”浓愁 。先说春色撩拔得少妇春心荡漾而“不知愁”,以乐景起笔,反衬出愁怨,以反起强化题旨,使得行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更令醒目 。总之,这首诗不说别而别情自露,不言愁而愁绪倍增,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手法 。(四)例: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天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解说]:这首律诗直接落笔在边塞前线,通过描写边塞的景色,将士们的生活,表现了将士们的思想活动 。后四句写战争的激烈,表现将士高昂的激情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 。联系现实,我们可读出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的复杂感情 。“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焦虑不安的心境 。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沉郁已久的愤懑情怀 。三四两句诗人用祈使句和设问句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然性,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现出反衬的笔法,又现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 。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三)、鉴赏这类诗作还应注意,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每首诗歌还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我们应给予具体的分析 。如贾岛一反自己“清真僻苦”“郊寒岛瘦”风格而写的一首诗: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显然,这里的“剑客”是诗人自喻 。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 。诗人没有描写自己的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构思,把内心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 。在大量的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 。以杜甫的《前出塞》为例: 前出塞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诗的前四句,很像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 。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 。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如总结战斗经验 。从艺术构思上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的本旨 。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突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 。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利
- 四川|四川历史十大名人,四川古代都有什么名人
- 不同凡响的“御者”
- 文人|中国历史上十大天才文人,古代十大文人
- 皇帝|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排名,古代十大短命皇帝排行榜
- 皇帝|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古代年龄最小的十大皇帝
- 古代小说|十大好看的古代耽美小说,古耽推荐书单
- 书法家|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古代有名的书法家排名
- 女王|世界历史上的十大女王,古代有名的女王排行榜
- 酒鬼|中国古代十大酒,哪位名人被称为酒鬼
- 文人|中国古代十大文人排名,历史上最出名的文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