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 二 )


收藏通常被归为文化活动,却与藏家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自古言收藏者,大多非富即贵,展览本身要传达的却并不是权贵的日常生活,而是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公余生活,进一步揭示其精神世界 。
潘奕隽及其子潘世璜、孙潘遵祁等留下的《三松堂书画记》《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中,记录了他们鉴赏古物、交游雅集的点点滴滴,如何在展览中生动反映出他们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精致,是展览所要探索与实践的 。作为展品的文物或许不可复制,但生活态度与精神状态,可供现代观众参考与借鉴 。
“清代苏州藏家”展的主体是人物还是藏品,抑或是其他?这一直是四年里我们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因此,在凸显各家特色的同时,尽量揭示藏家与藏品不为人知的一面 。而从时间顺序来看,“须静观止”应该是四期展览中最先开的一个,由于主客观各方面原因,被放在最后 。如今反过来看,以“须静观止”为媒介,恰好能将前面三期展览在平行中的有机交叉反射出来 。
首先,是人际关系的交叉、融合 。“须静观止”“攀古奕世”同属“贵潘”家族,其亲缘关系显而易见 。潘氏与顾氏、吴氏均是苏州士绅阶层的代表人物,为维护地方稳定共同出力,家族之间也多有联姻 。如吴大澂之女嫁给潘遵祁幼子,吴大澂侄女嫁给潘祖荫弟潘祖年,顾文彬之孙顾麟士要娶潘志玉为妻,吴湖帆娶潘祖年之女潘静淑为妻,血缘的融合,直接催生了物的流转 。吴湖帆“梅景书屋”斋号源自宋刻《梅花喜神谱》,就是潘祖荫滂喜斋的旧藏,吴氏“四欧宝笈”四件宋拓有三件出自潘家 。吴大澂的篆书《论语》手稿,则经女婿潘睦先之手,传给了外孙潘慎明,最终由潘氏捐赠给苏州博物馆 。
其次,是文物藏品的家族交叉、融合 。这在“须静观止”中表现尤为明显,潘奕隽祖孙鉴藏之物在流散过程中,均与另外三家发生关系 。“烟云四合”中展出的宋杨补之《四梅图》卷、明文征明《湘君湘夫人图》、唐寅《黄茅小景图》卷等,均是潘氏须静斋旧藏,“梅景传家”展中的青铜器,就有顾氏过云楼转让予吴大澂者 。
第三,生活方式的延续与融合 。嘉道年间,潘奕隽生前就在家中举行娑罗花会、寿苏(东坡)会,并结问梅诗社 。到了同光以后,顾文彬、吴大澂、潘祖荫、潘遵祁等在苏州、北京均有消夏、消寒之会 。顾文彬与潘遵祁、潘曾玮等定期举行真率会,请人绘制《吴郡真率会图》《吴中七老图》等,“烟云四合”“攀古奕世”“须静观止”三期中均展出不同的七老雅集图,可以说是平行与交叉融合的明证之一 。吴大澂与顾麟士等,结怡园画社,亦是步武前辈之意 。
综上所述,人物与藏品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格来说,两者没有主次之分,一切都以展览的效果与解读为中心 。因此,策展很重要,观众很重要 。观众与展览也是一对平行的存在,策展与展品是让两者发生交叉融合的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