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之乡儋州 苏轼被贬儋州后的贡献

苏轼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 。在宋代一百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 。
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 。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 。
在儋州流传下来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
儋州历史悠久,民风淳朴 。在苏东坡带来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影响下,这里的人民爱好吟诗作对,使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称,有许多民间诗社 。
儋州荣获有“全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书法之乡” 。
中国诗词之乡儋州 苏轼被贬儋州后的贡献

扩展资料:
东坡书院位于儋州市中和镇,离现儋州市政府所在地那大镇40多公里,是为纪念苏东坡而修建的 。建于1098年,后经重修,明代更为现名 。东坡书院,为历代儋州最高学府,培养了不少人才,成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 。
载酒堂为苏东坡被贬昌化军(现儋州市)时居住、讲学的场所 。载酒亭为重檐歇山顶结构,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角角翘起呈欲飞之势 。
亭的东西两侧是莲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中绘东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图录 。书院内大殿和两侧耳房,展出苏东坡许多书稿墨迹、文物史料和著名的《坡仙笠民图》 。还有郭沫若邓拓、田汉题咏的诗刻及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 。
书院大殿在载酒堂后面,两者相隔一庭院,左右两侧是廊舍,与载酒堂相连,形成一个四合院,庭院中有一棵上百年的芒果树,叶茂荫浓,使整个庭院显行幽静肃穆 。
东坡讲学的彩雕陈列大殿正中,苏东坡、苏过、黎子云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院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轼
儋州的文化 悠久的历史给儋州市留下了众多古迹,且多为宋代以前的古迹,如汉代伏波井、中和古镇、东坡书院等 。尤其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间,讲学明道,使儋州教化日兴,“书声琅琅,弦歌四起” 。海内外名士接踵而来,从师东坡 。儋州在此时成为了全岛文化的中心,也培养了民众尊师重教的传统 。苏东坡北归九年后,儋州人符确成为海南第一个进士 。此后,儋州人才辈出,名声远播,在海南历史上曾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
儋州民风淳厚粗犷,古风犹存 。在苏东坡带来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影响下,这里的人民爱好吟诗作对,使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称,有许多民间诗社 。
在拥有“全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基础之上,在2013年10月12日又获得“中国书法之乡” 。儋州人喜爱唱歌 。有一首民歌唱道:“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多似百花开 。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 。”儋州民歌种类繁多,其中儋州山歌和调声最为盛行 。
革命战争年代,人们利用山歌和调声等体裁编写《抗日状》等,产生过宣传鼓动的巨大效果 。如今,每年正月十六、八月十五,儋州中北部地区的男女青年,穿着统一的服装,汇集山坡或沙滩,举行赛歌会 。他们对歌调声,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生活的赞美 。儋州调声节奏鲜明,旋律流畅而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 。解放后,一批批音乐工作者前来儋州采风,陶醉在婉转悠扬的乐曲声中 。
2006年,海南省儋州市申报的“儋州调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音乐项目类别,序号45 。
中国诗词之乡儋州 苏轼被贬儋州后的贡献

儋州市在哪个省?儋州市是海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濒临北部湾,地跨东经109.5°、北纬19.5° ,陆地面积3400平方千米,全市人口为105万(截至2009年12月31日),儋州市人民政府驻那大镇中兴大街中1号 。儋州市是海南省第四个地级市,也是海南西部的经济、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均在其境内 。这里陆海交通发达、环岛西铁路、环岛高速公路横穿市境,海运可直抵东南亚和中国各沿海城市 。[1] 儋州市管理17个镇,有10个国营农场其中4个市属农场及3个工业园区 。[2] 儋州主要方言有儋州话、军话、客家话、临高话、黎话、广东话、海南话等,语言交流主要以儋州话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