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之乡儋州 苏轼被贬儋州后的贡献( 四 )


更难得的是,他亲自与建筑民工为伍,巡视施工进度,监督施工开支 。因此到西桥竣工之日,他与全城父老共同庆祝,尽情欢宴了三日 。他常常月夜游丰湖,登合江楼、入逍遥堂,过丰乐桥,踏遍西湖山水,游兴是极酣的 。他月流连于唐代的泗州塔下,欣赏塔影平湖 。
苏东坡左惠州,也有一段伤心事,就是他的爱妾王朝云在这里病死 。朝云是浙江钱塘人,字子霞,为人聪敏,有见地,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里的歌姬,不识字,后已粗通文墨,学书 。苏东坡被贬时,姬妾相继离去,只有她随东坡二十三年,至死不渝,死时只三十四岁 。她死后,苏东坡与楼霞寺僧葬她于寺旁的松林间 。
传说朝云死后,苏东坡每晚仍梦见朝云回家给他的幼子哺乳,她每次回家,下衣总是湿漉漉的,问她何故,朝云说因要涉水过湖所致 。苏东坡梦醒后,于是在平湖与丰湖之间构筑起一道新堤,让朝云晚上不用涉水回家,这成了苏堤的来历 。
苏东坡在西湖三年,广泛地接触了各个阶层的群众 。由于他之大得人心,因此,西湖的许多建筑物留有纪念他的名字,如苏公桥(西新桥)、迟苏寺、东坡亭、东坡祠、苏堤、甚至东坡肉,东坡扣肉、东坡酒家等 。
中国诗词之乡儋州 苏轼被贬儋州后的贡献

扩展资料
在惠州居住期间,苏轼写就了无数传世佳篇,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家居俗务,也记写了惠州的山水风物和人文世情 。
所作诗文非常接地气,题材非常世俗化、生活化,如《食荔枝》、《江月五首》、《记游松风亭》等 。而在侍妾朝云逝去的日子里,苏轼不胜哀伤除写了《朝云墓志铭》、《惠州荐朝云疏》,还写了《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和《题栖禅院》等许多诗、词、文章来悼念这位红颜知己 。
《食荔枝》原文: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
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与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
诗词赏析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 。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
《西江月·梅花》原文: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
译文: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 。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 。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
诗词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 。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 。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 。
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 。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 。“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 。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 。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
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 。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 。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
这一首悼亡词是借咏梅来抒发自己的哀伤之情的,写的是梅花,而且是惠州特产的梅花,却能很自然地绾合到朝云身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