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宋朝的基本国策后,就不觉得岳飞情商低了( 二 )


岳飞出身农家,以一个平民子弟的屌丝身份,投身于中国特色的官场政治圈中,仅十余年间便跃升为帝国最高级的武将 。这样的人你要说他不懂政治、不懂中国官场,纯粹是一个政治“傻子”,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本文为讲历史原创,未经讲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岳飞并不是一个顶级的政客,这从他贸然插手立太子之事便可看出 。但是,我们大体上可以这样说,那种认为岳飞是死于他不懂政治的认知纯属只是非常皮毛的论断 。
那么如何理解岳飞之死呢?这应得从宋代的国策开始说起 。
重文抑武的国策
实际上,有宋一代,非但岳飞,武将的命运几乎是清一色的不好,这根植于宋代的重文抑武国策 。
黄袍加身成为皇帝的赵匡胤,曾经问宰相赵普:从唐末以来,几十年间,改朝换代频繁,战争不断,生灵涂炭,是什么原因呢?现在我想要平息战乱,为国家谋取长久安定,该如何入手呢?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 。
赵普这样回答:国家纷乱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地方割据势力太重,导致君弱臣强罢了 。
于是赵匡胤先是杯酒释兵权,其后便是推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
一方面宋代大力推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极力提高文人地位 。赵匡胤曾发誓要求后世子孙永不杀大臣,但这个“大臣”仅仅是指文臣,并不包括武将 。终宋一代,的确是中国对文人最为宽容、对文臣最为重用的朝代 。
另一方面,赵宋又拼命压制武将对军队的影响力 。不仅常用文人掌握最高军权,而且还使用宦官来监军 。更有甚者,战争前便规划好具体的作战部署,细到行军路线图 。
这样一来,文官势力是步步高升,武将的权力却日益萎缩,最终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价值观:“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燕,驱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远,献捷太庙,其荣不可及也 。”
简单来说,宋代国家的顶层设计便是,枪必须牢牢掌握在皇家手中,纵使这枪弱一些,老一些也无所谓,但关键是绝对的服从 。
如何保证军队绝对的服从呢?最好是任何潜在的风险都不能存在,都必须消除 。狄青之死便是这种精神的一个有力注脚 。
狄青之死
狄青是北宋最著名的武将,他在与西夏的交战及平定叛乱的战争中,都立下赫赫功劳 。当他还是一个不足道的武将时,文官们并不在意 。但一旦他因为战功入朝当了枢密使—武将最高官时,便立刻迎来文官体系的痛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