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二妃游江滨诗词翻译‘ 咏怀八十二首其二阮籍翻译( 八 )


适逢商风起 。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 。怆恨使心伤 。
八十
出门望佳人 。佳人岂在兹 。三山招松乔 。万世谁与期 。存亡有长短 。慷慨将焉知 。
忽忽朝日隤 。行行将何之 。不见季秋草 。摧折在今时 。
八十一
昔有神仙者 。羡门及松乔 。噏习九阳间 。升遐叽云霄 。人生乐长久 。百年自言辽 。
白日陨隅谷 。一夕不再朝 。岂若遗世物 。登明遂飘飖 。
八十二
墓前荧荧者 。木槿耀朱华 。荣好未终朝 。连飚陨其葩 。岂若西山草 。琅玕与丹禾 。
垂影临增城 。余光照九阿 。宁微少年子 。日久难咨嗟 。给我分!!!! 还有悬赏金!!!!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的赏析其一
夜中不能寐 , 起坐弹鸣琴 。
薄帷鉴明月 , 清风吹我襟 。
孤鸿号外野 , 翔鸟鸣北林 。
徘徊将何见 , 忧思独伤心 。
[评析]
《咏怀》诗现存82首 , 是阮籍平生诗作的总题 。由于生活在政治黑暗的魏末晋初时代 , 阮籍之诗大多隐晦曲折 。刘宋时期的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 , 故发此咏 。”(《文选李善注引》)李善也说:“(阮籍)虽志在刺讥 , 而文多隐避 , 百代之下 , 难以猜测 。”(《文选·咏怀诗注》)
本诗是《咏怀》的第一首 , 它典型地体现了上述诸特点 , 用现代的批评术语来说 , 它近乎一首朦胧诗 , 它写了“明月”“清风”“孤鸿”“翔鸟” , 也写了自己不寐而弹琴 , 写了自己的“徘徊”“忧思” , 但却没有指明或暗示其具体内容 。清代一些学者往往征引史实来考证其所指 , 结果往往是反失其旨趣 。其中方东树之见“此是八十一首发端 , 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 , 较为贴近 。
其实 , 如果能透彻地了解阮籍其人 , 此诗也并不难解 。阮籍“本有济世志 , 属魏、晋之际 , 天下多故 , 名士少有全者 , 籍由是不与世事 , 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 。正如他“醉六十日” , 以使文帝之“为武帝求婚于籍” , 终于“不得言而止”(同上)一样 , “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显示的手段 , 内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 。史书中“时率意独驾 , 不由径路 , 车迹所穷 , 辄恸哭而反”的描写 , 就正是他痛苦内心的深刻表现 。所以这首诗 , 只要看他“孤”“独”二字 , 就不难“曲径通幽”了 。
此诗起首 , 诗人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孤冷凄清的夜境:“夜中不能寐 , 起坐弹鸣琴” , “酣饮为常”的诗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 , 却难以入睡 , 他披衣起坐 , 弹响起了书法心曲的琴弦 。这是从实景来理解 。然而 , 也不妨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 , 在此漫长的黑夜里 , “众人皆醉我独醒” , 这伟大的孤独者 , 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英风截云霓 , 超世发奇声”(《其六十一》)呵!
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描写这个不眠之夜 。清人吴淇说:“‘鉴’字从‘薄’字生出……堂上止有薄帷 。……堂上帷既薄 , 则自能漏月光若鉴然 。风反因之而透入 , 吹我衿矣”(《六朝诗选定论》) 。进一步 , 我们还可以从这幅画面的表层意义上 , 感受到诗人的旨趣 。诗人写月之明 , 风之清 , 正衬托了自己的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 , 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这虽非屈子那种“登昆仑兮食玉英”的浪漫境界 , 但那种特立危行 , 不被世俗所理解的精神却是一致的 。
三四句 , 诗人着重从视觉、感觉的角度描写 , 五六句不但进一步增加了“孤鸿”“翔鸟”的意象 , 而且在画面上增添了“号”“鸣”的音响 。这悲号长鸣的“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的眼之物、眼前之景 , 又同时是诗人自我的象征 , 它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 , 唱着一曲哀伤的歌 。“北林”化用《诗经》“鴥(“音郁”)彼晨风 , 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 , 忧心钦钦”(《秦风·晨风》)之典 , 从而暗含了思念与忧心之意 。“北林”与“外野”一起进一步构成了凄清幽冷之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