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说理的方法 古代说理诗有哪些( 二 )


3、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三、关于手法、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一)在解题时,手法与艺术手法内涵与外延基本相同 。
(二)手法与艺术手法在外延上不仅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也包括具体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 。也就是说,描写、抒情等不是手法,也不是艺术手法,但是,怎样描写、怎样抒情诸如“侧面描写”“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具体的描写、抒情方式就是手法或艺术手法了 。
借物说理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借物说理的诗句或名言 。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写一段有关节俭的话同学们:
大家一定都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它告诉我们要爱惜粮食,学会节约 。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使命 。
可是,在我们的校园里还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晴朗的日子,还能看见有的教室亮着全部的灯;凉爽的早晨、傍晚,有的教室里的电扇还是马力全开;洗手处的水龙头滴滴嗒嗒地淌着水,来来往往的同学视而不见;空荡荡的餐厅,零乱摆着的餐盘里却还剩有许多的饭菜……
节约,实际行动比说任何好话都实在的多 。我们每个人都应参与节约行动,“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集大家所有的力量,并持之以恒,才能真正缔造一个节约型校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再好的良田,如果不勤于耕种,如何能有收成?同样有了收成,挥霍成性,再多的收成都会在转眼间化为乌有 。可见要想取得收获,离不开“勤”与“俭” 。只有勤奋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 。
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好队员!
宋词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 。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前两联用比喻说理,诗人把人生比作“飞鸿踏雪泥”,鸿雁在飞行
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但鸿飞雪化,很快就了无踪迹;人生也是行无定踪,
充满了偶然和未知,就如飞鸿落在雪面上留下的爪迹,你不能凭借这偶尔为之的爪迹,
而推断鸿飞何处 。(或答:人的一生中不知道有多少个偶然,际遇就像雪泥飞鸿,转瞬
间已了无痕迹,难以追寻 。)②第三联借事明理,用路过渑池县所看到的人事变化来说明
事物的消亡乃自然规律,人生中偶然留下的痕迹也很快不复存在,因此不必过分在意 。
③运用对比(今昔对比)说理 。曾经留宿的渑池寺舍人物已非,诗人以寺舍的今昔变化说
明世事变化乃自然之理;兄弟二人的境况也今非昔比,昔日兄弟二人赶考路途的艰辛,
与如今二人高中进士、前途光明形成对比,暗含困难终会过去,只须放眼将来,奋发向
前之意 。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 。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从以
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
,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
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
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 。②理解各类手
法的特点 。
【诗词鉴赏】
嘉祐六年(1061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诗寄苏轼,这是苏轼的和
作 。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 。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
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 。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因而
作《怀渑池寄子瞻兄》 。诗云:“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
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