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实习总结如何写?( 十 )


在园林内部,苏州处于江南丘陵区,水网密布,如何处理复杂多变的地形是个大问题 。与当代“大刀阔斧”的“夷平”或“下挖”的处理方式不同的是,苏州园林的设计
格外突出了尊重基地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 。随形就势,引水入院,顺因自然,改造自然,尊重自然,这种处理建筑与环境的方式值得深思、借鉴 。
三.园林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和丰富的空间组织手法
甫到苏州,老师便强调了此次实习的重点,正是学习园林的布局和空间组织手法 。这次参观的网师园被誉为“小园极则”,留园则是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更是“中国园林之母”,在布局和组织上极具代表性 。它们几乎都是内向型、“南厅北水,隔水相望”、以水面为中心的典型江南宅园布局方式 。为明晰这种布局的文化根基,查阅了包括《道德经》在内的不少资料,原来这类文人山水写意园林大多凝聚了强烈的道家“无为”思想,强调天人合一,阴阳相生 。所谓“阳盛阴则衰,阴盛则荒凉”,实体建筑为阳,自然向朱雀之南,自然山水为阴,故而面向玄武之北,以阳围阴,符合道家“阴阳相生,有无相成”的天地观 。
此外,园林在布局上还强调疏密有致,黑白分明 。这一点拙政园体现的最为清晰、经典 。以建筑为图,山水花木为底进行图底分析,“图”在中部远香堂附近较密,建筑之间彼此关联,化零为整,聚散相依,图底对比明显;西部则较为分散,卅六鸳鸯馆、浮翠阁、留听歌等虽然体量不小,然布局稀疏,建筑单体之间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似景上点缀,底在这却有图之感 。这种布局恰合拙政园“疏朗、淡薄”之意,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书法中有“宽处可以走马,密处难以缝针”之说,细想之,苏州园林也有这般韵味 。
苏州园林在空间组织方面的艺术手法更是中国造园艺术的顶峰 。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内外空间组织手法层出不穷 。在三维上,高低错落,二维上,藏露互引,形成多中心多焦点的大小空间,趣味无穷 。以下从三个方面简述我的一些理解和收获 。
a.建筑内部空间组织 。等级和风水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必然要考虑的两方面,苏州园林也不例外 。大多园林以穿堂式组织主体建筑,一进一落,既体现了等级划分,又满足采光通风要求,网师园便是以“三进”组织大门、轿厅、大厅、撷秀楼的空间关系,十分典型 。然而,令我难以忘怀的是留园精妙的入口空间处理 。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一收一放,一明一暗,一左一右,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 。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 。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