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实习总结如何写?(11)


b.建筑与风景的内外空间组织 。苏州园林的一大特点是巧于因借,内外结合 。这其中最常用的手法便是借景、对景、叠景和障景了 。在这次参观实习中,总结了多种实例,几乎每个园林都有独特的组织方式 。
拙政园的借景堪称范例,于中园复廊处沿水体方向望去,一公里之外的北寺塔仿佛就在咫尺园中,夹岸垂柳像画框一样成为图底,值得学习 。
网师园的对景手法则别具一格 。从撷秀楼侧门出来,顿时被眼前的画面吸引住了,月到风来亭高踞水上,曲廊似绸缎飘逸于碧波之上,水池延伸至亭下,幽长深邃,亭后粉墙恰为画布,两边建筑限定视线,静动兼备,阴阳相合,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 。
至于叠景就不得不谈拙政园中园的笠亭和与谁同左轩了 。乍一看,除了后者的屋顶略有新意,别无巧妙可言,然而从复廊往北走几步再回头,两者的屋顶竞恰好重叠,这一叠景的手法的确出乎意料,不得不惊叹于文征明的设计技巧 。
留园的障景手法很有序列感 。从入口到园区,先是实墙遮挡,只能见树冠,之后廊子这晚,无法直视,随后墙体漏窗隐约透出旖旎风光,最后绕至亭内方能一览无余 。墙体、屏风、漏窗,隔而不绝,手法丰富 。
c.室外山水花木的空间组织 。与西方古典园林注重几何完美的几何关系不同的是,
苏州园林着眼于“自然”的模山范水,山体随形就势,水体灵动生巧,力求“一切为了构成完美的一幅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存在” 。
以拙政园为例,水体作为空间核心从东至西贯穿园林,而其收尾处或曲折蜿蜒,两边黄石夹对,比例恰似深涧流水;或深入建筑之后,好似没有源头,给人深远之感,小中见大的手法恰到好处 。而山体大致呈东西方向顺水而起,高低不一,路径曲折,为“平面园林”注入了立体的动感和变幻的视觉享受 。每个山体上都设亭台楼阁,然均不在同一轴线上,毫无重复感,移步换景,趣味多多 。在用料方面,大多用太湖石,“瘦、皱、漏、透”的太湖石在造园家的手中不仅叠出了惟妙惟肖的山体,其内部往往也彼此联通,空间的明暗、大小,令人回味 。
除却夺目的山水,苏州园林的植物也是种类繁复,却有与各个所属空间品质相合 。单十八曼陀罗花馆周围就植有劈梅,水仙,杜鹃、仙客来、芋叶甘蓝、山茶与茶梅等交相辉映,而松树、修竹又与梅花组成活色生香的“岁寒三友图”,给萧瑟的冬季增添了几抹亮丽的色彩,南边分布十八株曼陀罗花,应和十八曼陀罗花馆之名 。
真是“假山洞壑别具匠心,一草一木别具风韵” 。
四.精妙的园林建筑艺术
作为建筑系学生,园林内的建筑自然也是研究的重点 。在此之前,苏州园林业已游玩过数遍,不过当时均未曾留意园内建筑,此次算是亡羊补牢了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种类较多,庭、廊、轩、榭、舫、阁、亭,若根据功能往下细分,单廊就有空廊、花廊、伴廊和复廊之多,丰富程度可见一斑 。它们大多为木结构,大屋顶,多用抬梁式、穿斗式营造框架,外用粉墙黛瓦,统一、明快,形体、用色上“自让”于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