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怎么写?( 四 )


其实,这些问题,我想很多遭遇父母离异的中国孩子肯定也遇到过,只是他们没有鲍雷伊这样幸运,能从妈妈的嘴里得到答案:“或许我长大了,而你爸爸还没有 。”,并且从妈妈身上获得生活的勇气:“我每次望着海浪,就会觉得不管事情看起来有多糟,人生还是可以走下去的 。”美国父母没有用一句“小孩子懂得什么”来搪塞孩子,这应该值得每一位中国父母学习,学会跟孩子平等对话,并且是心灵的对话 。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 。
文中的鲍雷伊选择了倾诉的方式来写日记,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也是本书让我印象深的地方 。“亲爱的汉修先生”(跟作家的书信交流)“亲爱的‘假’汉修先生”(日记),真有意思 。一颗孤独寂寞的心灵,是需要另一颗心灵来抚慰的,小鲍雷伊幸运地遇到了汉修先生,一个引导他写日记,引领他成长的作家 。可是,在生活中,有多少颗寂寞的心灵找不到可以交流的地方,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 。
感觉很久没有写东西的欲望了,看过了,记下了,转瞬又忘了 。今天,这种忧伤的情绪一直环绕着我,所以记下了这些没什么价值的文字 。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晚上儿子也很快看完了这本书,问他有什么感受,他说鲍雷伊的日记写得好(亏他看这么快,记住了主人公的名字),写的很朴素(我想,可能是想说朴实,说不出来,就用了“朴素”吧 。)
同一本书,不同的人读,感受肯定不一样 。儿子读不出跟我同样的忧伤,我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在他身上,他能感受到“朴素”就已经很值得鼓励了 。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怎么写?


在一天天的盼望中终于收到了红泥巴俱乐部邮来的《亲爱的汉修先生》 。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想知道究竟是什么使它获得1984年的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是什么使得王博把它作为第一本书推荐给大家阅读 。
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孩子──鲍雷伊 。我想这本书之所以获奖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描述了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孩子──鲍雷伊 。
雷伊渴望父爱,渴望被别人注意,渴望有朋友 。
还有他对于父母的离异由不理解到理解;对丢午餐的事件,由起初的怨恨到想办法抓住小偷,再到最后对小偷的宽容 。
与其说汉修先生是一位作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 。
最令我感动的人物──雷伊的妈妈 。雷伊妈妈的形象是最令我感动的 。一个单身母亲带孩子是不易的,而一个贫困的单身母亲就更难,而作为一个这样的母亲还能够正确地引导教育孩子,让他客观地理解和看待父母离异的问题 。
除了汉修先生和妈妈以外,文中还有一些人物对雷伊的成长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他们对孩子们成长的关爱与鼓励,也不时令我感动着,钦佩着……像时刻关注他提醒他的法兰德林先生、把汉修的新作第一个给雷伊看的图书管理员、理解学生的睿智的校长、负责任的爸爸、欣赏雷伊,鼓励雷伊的女作家,正是他们使雷伊小小的心灵逐步成熟、自信,激发起无限的希望和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