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资料 关于古诗的资料( 五 )


他的”墨梅”风格,可用“神韵秀逸”四字来概括 。试从构图、枝干、花等方面来分析 。画梅构图以枝干为主 。王冕画梅花的成功,与他构图是分不开的 。构图可分疏的、密的、不疏不密三种 。疏的如疏影横斜,以疏淡有致,雅淡出尘为妙 。不疏不密的,如俯仰得宜,照应有情,要密中见疏,疏中仍有聚散谓之得宜 。密的如繁花密蕊 。第三法,首开其宗的就是王冕 。朱方霭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始易以繁花,干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明时陈宪章常师其意,吾友汪巢林、金吉金继之 。” (《画梅题记》)王冕这种构图就是以密取胜,同时做到密而不乱,繁而有韵 。在枝干的构图上,能疏疏密密,做到长处疏,短处密,疏散处疏,交错处密,疏可走马,密不容针;他能把握虚虚实实,而且层次分明,应有尽有 。他在华光和尚白“多而不繁,少而不亏”,扬补之的“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的理论基础上更有所发挥 。书枝干的质感上,运用了汤叔雅的“其为梢也,有如斗柄者,有如铁鞭者,有如鹤膝者,有如龙角者,有如鹿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钓竿者的理论,加以具体实践,因此他立干如龙,劲似铁;发梢如箭,短如戟 。梅干如龙不容易,画时必须弯曲有力,用笔多转折,或以飞白出之 。要劲也不易做到,画时笔须顿
挫得宜,使转有方 。画梅梢贵直,但要直中仍有韵致,绝非如尺 。他的枝梢一笔拉到几尺长,枝的梢头,露出了笔的尖锋,突出了梅的清高拔俗 。因此令人感到风神绰约,奕奕有致 。画花,他也不是只画一朵花的形似,而能在形似以外求神态,表现出或娇艳,或清雅,或灿烂,或萧疏等等姿态;在开花的形态上,也运用了汤叔雅的“其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开谢,有落英”的理论,画出了老树枝怪花疏,嫩树枝密花繁 。总之对于行枝、布干、点萼、生花都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掌握了笔墨洗练功夫,集中表现了他的新风貌 。明鲁宗贤说:“古今画梅谁者高,前有补之后王老 。”(《雪湖梅谱》)清赵兰舟说:“扬补之、王元章为癯仙,尽洗铅华,别开生面,华光老人又为写影传神,画梅之能事毕矣 。”(《竹波轩梅册》)前人对他评价极高 。
(二)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
墨梅自华光和尚创造以来,经过扬补之、汤叔雅等人的努力,已取得显著成绩 。但它能继承下来,还是与王冕的努力分不开的 。他曾作了种种水墨画的尝试 。笔墨的洗练功夫,使墨梅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迈进了一大步 。王冕的笔墨洗练的功力,也值得注意 。他发枝笔力遒劲,形神兼备,这是他从勤学苦练,千锤百炼中得来 。执笔挺直,才能笔笔坚挺,而无蛇腹鼠尾的毛病 。中锋、偏锋用得好,行枝接续,气力顿挫处才能断而复连,交接处停而勿滞 。手弗偏重偏轻,故能一气呵成,这是他炼气于骨的手法 。
在圈花法上,他也有所发挥 。扬补之以“笔分三越攒成办”圈花 。即花办要如铁线圈成,一笔三顿挫画之 。王冕把这种画法稍加改变,改成为一笔二顿挫,这就是乾隆所说的“钩圈略异扬家法” 。这也是他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有人称之为“白花头画法” 。这个创造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明代的陈宪章、盛行之、刘世儒、清代的罗两峰等人都学二笔圈花 。后来到金冬心、童二树等人出,更简单地改为一笔圈花 。虽然,元明以三笔二笔成办,但其侧办及小苞还是一笔 。王冕圈花的画法是用笔不飘浮,严谨逼真 。
另外王冕又发挥了“破蕊之法” 。什么叫破蕊之法?梅花原来有花须,须上有小点叫英,他画花须不点英,看去很零乱,不像须,也不像英,这叫“破蕊之法” 。扬补之也有此画法,这是野梅的画法,与官梅的画法不同 。有人称“乱圈花办乱拈须,野梅花与官梅殊”,就是这个意思 。
总之,画梅之难不在枝干,而在花 。王冕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花,他的“万玉图”真是千蕊万朵,含笑盈枝,香度凌风,占满在画幅上,显示了乐观主义精神 。就是后来的罗两峰、童二树也是莫及的 。
墨梅图
(三)王冕墨梅的影响
王冕的墨梅对明代影响深远 。特别通过徐渭、陈淳等人的发展与丰富,逐渐出现了大写意与没骨花卉繁荣并峙的局面 。
徐渭对元章的画推崇备至,他学元章的墨梅,下了相当功夫 。他认为圈花最难,说:“吾圈花少让元章笔,发干元章不若吾 。”徐文长天才纵逸,睥睨一世,他认为发干元章不及他,而圈花则不及元章 。从这句话里可知他对元章的佩服程度 。凡是画过梅花的人都知道,画梅之难,不在干,而在花;画花则难在须与蒂 。清朝懒园居士说:“青藤(即徐渭)画梅,圈不成圈,枝不成枝,一片神行,其用笔如生龙活虎,不可捉摸,其泼墨也如空中云雾,舒卷自然 。”(《画梅辨难》)这说明徐的画风是大写意 。徐、王二人风格是不相同的 。从功夫上看,自然元章要比青藤深得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