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四川成都的诗词 关于成都的古诗( 四 )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意思是: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
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
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
4、《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意思是: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 。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
5、《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意思是: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 。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
写四川成都的诗词 关于成都的古诗

扩展资料: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 。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
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 。
公元760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
公元761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 。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 。
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 。
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 。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