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大将军|解读传奇大将军汉朝韩信一生( 三 )


拔旗易帜
在井陉之战中,韩信挑选了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持一面红旗,说:“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旗,立汉赤帜 。”并传令当日破赵会韩信北上灭赵 。

【韩信大将军|解读传奇大将军汉朝韩信一生】

两军交战时,事先埋伏在山后的汉军乘虚进入了赵军营垒,拔掉赵旗,将二千面汉军红旗插上 。
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是指井陉之战中,韩信背靠大河布下军阵,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死战的境地,士兵自然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 。
韩信大将军|解读传奇大将军汉朝韩信一生

韩信设伏兵十面以围歼项羽 。公元前202年,楚汉在垓下决战 。当时汉军兵力约有七八十万人,项羽有约十万人 。韩信自率三十万大军为前阵,正面迎击楚军 。经过数次交锋,汉军终于大败楚军,但汉军伤亡也十分惨重 。
僵持中,为了瓦解楚军的斗志,韩信下令汉军唱起楚地的歌 。当项羽和其士兵听到“四面楚歌”时,大惊失色,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而无心恋战 。
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 。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有宝马乌骓,而今??于是项羽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 。在项羽率八百多人突围后,虞姬自杀,楚军因此全面崩溃 。
而突围的项羽在汉军的追杀下,依然勇猛无比,一人杀死汉军百余人 。在乌江边上,损失惨重的项羽,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选择了自刎而死 。
伪游云梦
韩信是开国功臣,刘邦为了削掉他的王位,给韩信安上了一个“谋反”的罪名 。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十二月,刘邦突然对手下将领们说:“有人告韩信谋反,你们觉得要怎么处理?”那些将领都是有勇无谋之辈,叫嚷说:“干脆发兵,干掉这小子算了!”刘邦自知师出无名,沉默良久,最后向陈平问计 。
陈平以谋百思特网略见长,刘邦话一出口,他就知道韩信其实没有谋反 。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后,他对刘邦说:“陛下的军队不如韩信的精锐,将领也没有超越韩信之人,发兵进攻逼迫韩信决战,对陛下是危险的事 。”他设计让刘邦假装到湖北云梦去游猎,命令诸侯到河南的陈地与刘邦相见 。陈地在楚国边境,韩信前来就可轻而易举地把他拿下 。
刘邦欣然采纳了陈平的计策,遣使者通知韩信前往陈地相见 。韩信并不见疑,亲往迎谒 。刚一见面,刘邦就喝令武士拿下韩信,韩信错愕之间,已束手就擒 。
既然目的达到,刘邦也不再去云梦游猎,立即打道回府 。韩信这才明白刘邦此行专对自己而来,他说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刘邦听了,面红耳赤半天说不出话来,啃哧良久才说,“有人告你谋反 。”
刘邦深知没有实质理由就抓捕开国功臣必然不能服众,所以一回到洛阳就大赦天下,借机释放了韩信,但没有放他回楚国,而是降为淮阴侯住在都城,不可以回封地,也不许拥有军队,实际上是把韩信软禁起来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因萧何的赏识,建立丰功伟业,却也因萧何的背叛,死于非命 。
西元前196年,赵相国陈豨起兵反于代地,刘邦前去征讨 。一日,吕后急召萧何入宫,对他说韩信与其家臣密谋,欲为陈豨之内应,要谋害自己和太子 。命令萧何将韩信骗入长乐宫中,欲行诛戮 。
萧何闻命,甚感棘手 。他素知韩信,一饭之恩,尚能千金为报;跨下之辱,亦能以德报之,为人如此,必无反心 。退一步而论,韩信当日拥兵齐地,天下权在韩信,若说谋反,易如反掌 。而韩信却坚持认为背信不祥,不听武涉,蒯通之谏,不为鼎分天下之图,又如何会在刘邦一统,天下大定之后,再行谋反呢 。
再退一步,汉初时韩信被封楚王,在家乡楚地陈兵出入 。若行谋反,何不于彼时连结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却于此时,深居长安软禁之地,称病不朝六年之后,要与远在代地的平庸之将里应外合呢,故而吕后之辞于情于理皆有不通 。
然而此时,萧何却未能为韩信申一言之辩 。萧何深知,韩信之招祸实由功高而遭忌于刘邦、吕后 。早在六年前刘邦依陈平之计伪游云梦之时,就已动了杀机,只是到底畏于韩信的威望,一直犹豫而未决 。而吕氏之独断专行比刘邦有过之而无不及,萧何自料不听其命,恐有性命之忧,终于还是屈于吕后之威,前去诈信入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