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五月诗词 赞美五月的诗词( 六 )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光炜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他认为,解放以后,劳动者形象在当代中国文学中被重构,有赖于两个因素:一是工人农民开始被叙事为历史的主体,是国家的主人翁;二是由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工人农民扮演主要角色 。在此情况下,工业题材和农业题材取代其他题材成为当代文学的主流题材,就在历史的必然之中 。农业题材起步较早,最早可追溯到40年代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但是这些作品在阐释中国革命在农村的必然性趋势的同时,又多多少少保留着对农民落后性格的刻画 。到五六十年代,这种状况逐步被柳青的《创业史》等作品所改变 。他们笔下不仅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而且这些先进人物在经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强调;到了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上述倾向又被强化到了不很真实的地步 。程光炜认为,比较而言,工业题材不如农业题材的创作成就突出,但它的一些特点也值得注意:为了表现工人阶级在新时代的成长,新时代与旧时代,无产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相对立的叙事模式被确立起来 。例如胡万春的短篇小说《骨肉》、《家庭问题》等 。长篇小说领域也有好作品,如萧军的《五月的矿山》,雷加的《春天到了鸭绿江》,杜鹏程的《在和平的日子里》,草明的《乘风破浪》等 。这几部长篇集中反映了大规模工业生产背景下工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它显示出,一方面大规模和劳动密集型的集约化生产需要工人农民发挥特殊的历史作用;另一方面,对他们豪迈气概和宽广胸怀的艺术表现又是对这一历史主体身份的形象确认 。
但五六十年代劳动者形象的塑造,也存在认识的误区,其表现是,人为地把知识分子从劳动者形象中剥离出来,有些作品甚至把知识分子置于工人农民忘我劳动和献身精神的对立面 。我们注意到,90年代后,由于市场经济越来越具有支配的作用,劳动者形象又出现了另一种的"反复" 。具体地说,他们开始由中心滑向边缘 。在电视剧《贫嘴张大民》中,主人公本来是一位产业工人,在作品里他却被排斥在了生活之外 。当他试图重新寻找人生的位置时,遭遇了一连串的失败 。电影《漂亮妈妈》也是一个例子 。值得深思的是,下岗工人"漂亮妈妈"不再是社会羡慕的角色,而成了一个被同情的对象 。程光炜说:"劳动者形象在文艺作品中的失落应该说与社会结构的大调整有极大关系 。这种调整使得传统的第一产业被新兴的第三产业迅速取代,而作为第一产业主体的工人农民势必会出现社会位置的上述错位 。表面上看,劳动者的形象受到了损害,实际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重新反思五六十年代文学,重新和全面地认识劳动者形象的历史契机 。它进一步提示我们,随着全球化的到来,社会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的步子必然会逐渐加快 。在这个意义上,传统的劳动者开始向现代的劳动者大面积地转化 。劳动者这一巨大的群体,不仅包括了工人和农民,还包括了公务员、知识分子、白领和其他更广泛的劳动阶层 。这就需要我们以更宽阔的视野、知识和未来的发展眼光重新界定现代意义上的劳动者,并给予其比较客观的定位 。
劳动者这一巨大的群体,不仅包括了工人和农民,还包括了公务员、知识分子、白领和其它更广泛的劳动阶层 。这就需要我们以更宽阔的视野、知识和未来的发展眼光重新界定现代意义上的劳动者,并给予其比较客观的定位 。(中华读书报)
爱劳动的诗歌爱劳动的诗歌:
1、《归园田居》
朝代:东晋
作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译文:
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
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 。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
歌颂五月诗词 赞美五月的诗词

2、《悯农》
朝代:中唐
作者: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