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范文有没有?( 二 )


(四)利用估算提高精算质量,形成自我监控的学习品质
把估算和精算有机结合,促进精算的正确率 。让学生在精算前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预测,计算后要求学生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验证 。这样学生在运用估算时体会到估算的数学价值,相信估算是有用的,如果长时间坚持在计算前估算,学生肯定会偿到估算的“甜头”,就会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 。
(五)估算是一节很难上的内容,灵活度强,学生思维开阔,从本节课的学生表现也可以看出,学生的表现不是太好把握,教师点拨、总结不到位 。
1、例题的数字给得较多,较难,让学生算起来不太容易,不利于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
2、在设计的“二次反思,提升认识”,你对刚才自己的估算结果做一点评价和思考吗?你比较欣赏哪种估算方法?我点拨和总结的不到位,就草草收场 。没能让学生在对自己估算方法的自我剖析中,发现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在体验中把方法优化 。
3、四舍五入到哪一位等细节性的问题?讲的'不够明晰,清楚 。
总之,通过这节估算课教学,给自己、给学生,都很多的收获、很大的启发,是个大胆的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重视估算教学,以提高学生估算能力,培养数学涵养 。

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范文有没有?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这节内容,这是小学生估算学习的开始 。
笔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小学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口算、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而估算则可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 。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预测的过程,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笔算、口算能力的培养,对估算的要求较低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离不开估算,比如:从家到市场估计有1千米,步行上学估计要用15分钟;带了20元钱去买菜,估计只能买一斤猪肉和2斤白菜19+32经估算知结果应是50左右……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
我思考这个内容时,是反复考虑要不要讲“四舍五入”法;要不要讲“约等号”;估算如何用算式来表示 。因为人教版二上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 。《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 。这块知识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 。后来我反复学习了教参,又请教了几位老师,老师们说在考试中会涉及估算并且要写过程,所以我教给学生书写格式和“约等于号”的写法,“四舍五入”法没有讲,因为只要学生会把题中的数转化成与之接近的整十数就可以啦,出现个别问题再个别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