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诗词赏析 陶渊明最著名的诗句( 三 )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 , 以怡然自得的心情 , 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 , 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 , 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 。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 ,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 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
总之 ,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 , 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 , 既是诗 , 又是史 。
3田园诗反映的思想矛盾
作品不仅是作家真实的外在生活的反映 , 更是作家精神生活的镜子 。陶渊明早年寄身仕途 , 亲尝了宦海浮沉之苦 , 中年以后躬耕垄亩 , 饱经风霜雨露 , 渐进晚年 , 更目睹了王朝换代的巨变 。不容否认 , 他的田园诗有“颖脱不羁 , 任真自得”的反映封建士大夫闲适自得的个人情趣的“超然静穆”的一面 , 但是由于他早年政治上极度苦闷 , 晚年生活上极度贫困 , 感发出来的诗篇就不仅是超然世外、飘飘欲仙式的 。从他的田园诗 , 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的心灵深处的痛苦与矛盾 。
首先是儒家的“用世”思想与道家的“避世”思想的矛盾 。他在《饮酒》诗中说:“少年罕人事 , 游好在六经” 。六经 , 指儒家的六部经典 。这极鲜明地反映了陶渊明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 , 自然懂得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 更明白儒家标榜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我们看他的诗:
忆我少壮时 , 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 , 骞翮思远翥 。(《杂诗》之五)
显然 , 陶渊明年轻时也有过远大报负 , 梦想建功立业 , 展翅高飞 。但是 , 他的理想并未成为现实 。“日月掷人去 , 有志不获聘 , 念此怀悲凄 , 终晓不能静”(《杂诗》之二) , 表现他曾经也有过功业未竞的焦虑 。尽管他后来极力遮掩这一点 , 声称出仕只是为了糊口养家 , 但我们可以明白他的初志并非如此 。只是经历了仕途挫折后 , 他才归隐田园 , 并不是真的忘怀了现实 , 生来就要作隐士 。
归隐田园 , 是对黑暗现实的另一种抗议 。儒家主张“达则兼济天下 , 穷则独善其身” , 主张“天下有道则现 , 无道则隐” 。隐士出现的本身 , 就已证明了当时的现实是“天下无道” 。
陶渊明的田园诗 , 既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的意识 , 又表现了心理上闲适自得的一面 , 特别是庄子顺应自然的宇宙观 , 对他有深刻的影响 , 但他并没有忘却世事 , 精神深处常常进行着“独善”与“兼济”、“出仕”与“归隐”的激烈斗争 。他的诗句“不言春作苦 , 常恐负所怀” , 为什么有这种焦虑呢?正表明“仕”与“隐”的思想互相在斗争 , 他怕某一天改变心意出去作官 , 而辜负了现在的志向 。
其次是苦难的社会现实与乌托邦理想的矛盾 。这深刻反映在《桃花源记并诗》之中 。桃花源的理想显然有孔子“大同”思想与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痕迹 。但它的产生 , 不仅仅是对孔子、老子思想的简单复制 , 而具有时代特征 。天堂的影子在人间 , “桃花源”的设计正表明了当时广大人民摆脱苦难 , 建立一个“春蚕收长丝 , 秋熟靡王税”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东晋末年 , 士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 失去土地的人民背井离乡 , 逃避山林 。陶渊明长期生活在农村 , 与农村各层人民长期相处 , 休戚与共 , 有着密切的交往和真挚的感情 , 对他们的痛苦生活、美好愿望十分熟悉和了解 。诗人在这基础上 , 设计出了“桃花源”这样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 。但是 , 桃源理想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乌托邦 , 这一点陶渊明也有自知之明 , 通往桃花源的路径再也找不到了 。即使如此 , 桃花源的理想在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里点燃了一支火炬 , 通过桃花源 , 人们可以对照自己生活的这个不公平的世界 , 从而激励人们奋起反抗 。正因为《桃花源诗》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辉 , 所以代表了诗人思想发展和艺术实践的最高成就 。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酒鬼|中国古代四大酒鬼,古代出名的酒鬼
- 诗词大赛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格式怎么样?
-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原文,注释,赏析如何写?
-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怎么写?
- 公司变更证件的委托书格式赏析怎么写?
- 毕业留言古诗词范文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