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诗词赏析 有关清明的诗句及赏析( 二 )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
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唐】张籍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 。
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 。
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 。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唐】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
江南清明
【唐】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清明
【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
赏析古诗《清明》300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部――请问 。
赏析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 。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清明这个节日,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思归之念,而春雨绵绵,更增添旅途的愁苦和艰辛 。这样一种复杂的思绪,诗人却用一句极通俗的语言,作了很好的概括 。接下来探问酒家何处有,既是想歇息解乏,又含有借酒浇愁的意绪 。结尾以牧童指路结束全篇,给行旅之人带来了安慰和希望,显得含蓄不尽,余味无穷 。这首诗对旅途情景的描绘,旅人情怀的抒发,十分真实自然,语言也通俗流畅,音节和谐,景象新鲜生动,易懂易记,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 。
清明现代诗词及赏析《沪杭车中》——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赏析:
徐志摩的《沪杭车中》要我们与时光对视、相向而行 。它以
诗所特有的语言将空间竖起,时间化为邃道 。《沪杭车中》给人的感受是紧张和尖锐 。
这首诗的诗题就是动态空间:沪杭车中 。上海与杭州短暂的距离已被现代交通工具火车
不经意打破了 。时间和空间本是相对物,此刻简直就是浑然一体了:“匆匆匆!催催催!”
两组拟声词把这种浑然表达得淋漓尽致 。随着这到来的时空的浑然,时空中原本浑然一
体的自然反被切割成零碎的片断:“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
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更深刻的、实质意义的分裂乃是人类自身的
安宁的梦境的分裂 。和大自然一样安宁而永恒的梦境(或说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梦境)
由分明而“模糊,消隐 。”“催催催!”这现代文明的速度和频率不能不使诗人惊叹: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舒婷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祝福我吧,
因为灯还亮着 。
灯亮着——
在晦重的夜色里,
它像一点漂流的渔火 。
你可以设想我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