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诗词赏析 有关清明的诗句及赏析( 三 )


像被狂风推送的一叶小舟 。
但我并没有沉沦,
因为灯还亮着 。
灯亮着——
当窗帘上映出了影子,
说明我已是龙钟的老头,
没有奔放的手势,背比从前还要驼 。
但衰老的不是我的心,
因为灯还亮着 。
灯亮着——
它用这样火热的恋情,
回答四面八方的问候;
灯亮着——
它以这样轩昂的傲气,
睥睨明里暗里的压迫 。
呵,灯何时有鲜明的性格?
自从你开始理解我的时候 。
因为灯还亮着,
祝福我吧,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关于清明节古诗加赏析1、清明 宋代: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
赏析:这首诗所写的应该作者早年读书生活的真实情况,清苦,寂寞,还可能有孤独 。为了前程,也许有兴趣或习惯的原因,临窗攻书,发奋苦读,过着山野僧人般的清苦生活 。即使在清明节,没有像平常人那样外出踏青,去欣赏山花烂漫的春景,也没有邀约友朋饮酒作乐 。
君子慎独,作为读书人,没有忘记民俗传统——寒食节禁用烟火 。一到禁忌烟火的期限过了,马上去邻居那里讨来灯火,抓紧时间,在静静的夜里继续苦苦用功,发奋苦读 。
清明_诗词赏析 有关清明的诗句及赏析

2、清明 宋代: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赏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
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 。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 。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 。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有哪些 清明诗词鉴赏《清明·满城风絮一层纱》
作者:万宽
满城风絮一层纱,寂寂青山不见家 。
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间孤月映梨花 。
清明_诗词赏析 有关清明的诗句及赏析

赏析
关于“人间孤月映梨花”的理解,为何是“人间”,因为“斯人已殁”而“月亮尚在照临世间”,为何是“孤月”,因为斯人在时,月亮寄托着素洁的情怀,是斯人最好的知己,当斯人作土,便会痴痴地想“是否月亮也会因为我的离去而觉得孤单呢?”
为何是“梨花”,首先清明正是梨花开放的时节,坟前也往往植有梨树,“梨花”的谐音正是“离花”,代表着离别,更重要的是“梨花”和“孤月”一样“清华”,斯人虽去,但斯人的精神却化为梨花长存世间,这样的例子在“青陵台上相思树”的典故中可以应证 。
化用一“映”字,不仅把月光照映在梨花之上的清冷,高远,沉寂的视觉美感传达出来了,而且让梨花和月亮又照应在无声的对话中了,诗人正是通过梨花在此死而复生了 。
清明节的诗句和赏析一、《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赏析:清明时节本该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诗人却独自奔波在漫长的旅途上,孤单凄凉的感受可想而知 。又遇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诗人的焦虑和惆怅,遂向牧童打听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点着远处的杏花村 。
前两句令人愁肠寸断心神恻然,后两句则开拓出广阔的想象空间 。全诗意境悠远、清新明快,留韵邈然、耐人寻味 。
清明_诗词赏析 有关清明的诗句及赏析

二、《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 。诗比讽深远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
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 。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 。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