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如何写?( 二 )


第四,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
课堂结束时为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为罐头厂家设计一个外包装 。这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这一理念 。
但精彩中难免也会有些遗憾:一是,语言有时不太准确 。如:指着圆柱说“圆柱旁边有一个面是侧面” 。过于急躁,如果说“圆柱除了两个底面还有一个曲面,它是圆柱的侧面”就会更好了 。二是,应该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如:当有一个小组汇报出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时,应该就势引导学生演示,让学生发现它通过割补法也可以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
反思了本节课,我有了一点教学重建的设想:对于“圆柱的高”的教学同样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这一环节的处理应再深入一些 。上课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一下手中圆柱的高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它的高有无数条,而且知道测量外侧的高比较方便,同时也为后面布置的实践作业奠定了基础。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如何写?


今天上的是《圆柱的认识》,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自我感觉不错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就想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行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但上课之前,又一直忐忑不安,教学任务能完成吗?带着这种不安开始上课,随着教学内容的进行,我这种不安也随之消失,学生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 。
在本节课中,我从问题入手,组织学生围绕观察感知圆柱的有关特征后,展开验证性的操作活动(主要验证两个关键问题:“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和“侧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 。方法由学生自定,完成后全班交流 。从活动后的反馈来看,活动效果较好 。如在验证“两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圆”这一知识点时,学生不但验证成功,而且方法也较多 。一种是说量一下底面圆的直径,直径相等,他们的周长、面积相等 。第二种用线围,量圆柱的底,量出底的周长,再用此线量一量另一底面周长,用的线长度相同,说明两底面相等 。还有学生想出了个相当简单的方法:把圆柱的底面画下来,然后把圆柱的另一底面直接与画在纸上的圆进行比较 。体现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对“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这一特征进行验证中,效果也相当不错,有的小组沿高剪,得到长方形;有的小组斜着剪,得到平行四边形 。由于我准备的疏忽,剪开的图形没有出现正方形的情况,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了沿高来剪,还有可能出现正方形的情况 。并说明如是正方形应具备的.条件 。学生的验证,使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领会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之间关系的教学变得顺其自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