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总结怎么写?( 六 )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根据这些描述,我们备课组的四个成员讨论研究,达成共识 。第一节内容中诸子百家只要求知道,可以理解为简单识记就可以了 。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义既然要求认识,那么很明显要作为重点处理 。而要认识其意义势必要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考虑,所以百家争鸣的产生背景、百家思想的实质共同处、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就要讲到位 。孔孟荀等儒学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要求了解,应该比简单识记的要求高 。教学中要把孔子的贡献总结全面,孟子荀子的主张从仁政、民本思想、伦理观三个方面对比掌握,民本思想学生可能较难理解,需要适当解释其内涵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成因 。第二节重点分析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要教会学生从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以及汉武帝的一系列尊儒措施最终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两个角度分析 。第三节重点学习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把握理学、心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本质的共同点 。第四节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重点放在黄、顾、王三位思想家上,把握其思想的共同处:即反君主专制的民本思想、重商思想、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楚 。通过讨论课标,备课组就重点内容形成一致的看法,具体教学中就容易做到统一 。
二、整合教材,化繁为简
新教材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就都觉得很不适应 。专题性强,跨度大,面广量大,支离破碎 。有些地方罗哩八嗦,有些地方语焉不详,教学难度确实很大 。我们备课组在教学中,通过共同备课,把每一节内容都整理成一个简单明了的知识结构 。如果教材内容体系不够清晰,就大胆整合,尽力使其清晰化 。比如必修3的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文子目是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孔子和儒学、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我们就没有用这种目录,而是按照课文标题把结构分成两大块 。一块百家争鸣,从概念、形成的原因(根本、具体)、实质、历史影响几个方面把握 。另一块儒家思想的形成,分成两点,春秋时候产生,战国时期初步发展 。春秋时期孔子的贡献把握三个方面:教育上的私学、有教无类,著述上的整理六经,政治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的道德伦理观以及民本思想 。战国时期的初步发展把握孟子荀子的思想,分别从仁政、民本、伦理观三个方面分析掌握,荀子思想增加一点综合法家道家思想改造儒学的内容 。还比如第三单元第三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内容特别烦乱,我们就完全改变了教材的子目,设计了这样的结构:(1)传入:把握内部外部原因以及传入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