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范文有没有?( 二 )


三、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还采用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有预设的问题,如“草船借箭为什么能够成功?”“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如果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提出最好,如果学生提不出我就一此问题作为切入点,引领全班学生交流 。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我觉得这是体现生本高效课堂的个关键所在 。
反思自己的教学最大的疑惑是:对于这片篇幅较长的课文来讲,如何把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深度与朗读训练到位的统一?这还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
总之,我认为课堂上应该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引领和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当,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 。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每一节课堂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生本高效”才不会是空话 。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范文有没有?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读文学名著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
本课第一课时设计的目标是:一、理解课文章内容,说清借箭的过程 。二是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这个目标的设定依据之一是课后练习题 。在设置问题的环节中,也是紧扣住这些涉及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思考的习题进行 。
为了弄清文章主要内容 。我由解析课题开始,设计了自疑“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通过学生的问答,逐渐将他们的问题归纳为“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怎么借?”“最后借到没有?” 。当这些问题抛出后,便开始引导学生明白:回答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弄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也借此机会将文章分了段和概括故事梗概 。
在初步探讨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上 。我在第一课时欲学习的是诸葛亮的“知天文”“识地理”这两方面 。设计的问题就是“从哪里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是,从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他们未必懂得“天文”“地理”这些术语在文章中的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怎样“深入浅出”地将人物的这些才能阐释清楚,而且学生可以接受,甚至感悟得到呢?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从“借箭过程”的区间(6~9自然段)进行品味 。在此,我出示了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并就此一问“面对此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见了,他们的反应怎么样?心里都会怎么想?”学生抓住鲁肃的“吃惊地说”与诸葛亮的“笑着说”的对比,体会到了诸葛亮的镇定和胸有成竹 。紧接着我再问“他为何如此地自信,难道他早就预料到了此场大雾?从文中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学生根据这个提示,很快从上文找到相关的句子来证明 。他们懂得了诸葛亮的料事如神,可是“知天文”这样的总结也还应是由老师来解决,并未能达到预设 。对于领悟诸葛亮“识地理”的才能,在过渡的时候我设计了“请画出借箭路线图,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在加深学生对借箭环境熟悉的基础上,我提问了“为什么先是船头向西船尾向东然后再调整过来?”据学生的问答来看,他们理解到的是“为了保持船体的平衡”,再多的关于“识地理”就没有多少感悟了 。这样预设的教学内容就又没有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