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范文有没有?( 五 )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范文有没有?


我今天所执教的《草船借箭》一课,是调兵山市“五环三歩一中心”模式下的一节课,这种模式,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下面我就说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
《草船借箭》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主题是感受古典名著 。教学目标:是 1.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妒忌、擂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为了达到目标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听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从听觉上把学生带入到三国中,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然后让学生说说,三国都是哪三国,主要人物都有哪些?诸葛亮,和周瑜,都是哪国的,接着介绍了草船借箭的背景,进而导入了新课 。然后,我又用了经典国文中的一句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导出了,诸葛亮,借箭,是否也具备,天使,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 。为我校国文诵读做了一个很好的应用,引导学生多积累国文 。然后,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
第一个环节,是提出问题,在这个环节里,我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设计统领全篇的大问题(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在自学提示中,我又提出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
第二个环节,是解决问题,学生首先要自学,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这也正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 。在自学过程当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所起的作用是点拨,引导的作用 。所以,我抓住了,“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让学生知道,诸葛亮懂天文知识,然后再揣摩诸葛亮,鲁肃心里,感悟去读,把读落到实处 。然后又让学生,联系上文,“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这个句子,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给学生联系上文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然后让学生,比较,两种表达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在学生的汇报中,我抓住了诸葛亮的笑,以它为突破点,让学生想,诸葛亮可能是在笑什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让学生品出曹操、鲁肃、周瑜,性格特点,总结出诸葛亮识人心的特点 。同时,我用了一把扇子做道具,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读,增强一定感染力,也真正的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 。然后让学生汇报诸葛亮,晓地理,巧安排,随机解决学生课前不懂的问题 。这时,我演示了自己做的课件,,让学生再一次清楚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过程 。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时候,我让学生一起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目的是让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体会借箭后的高兴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