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可持续运营的三大路径

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可持续运营的三大路径)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可持续运营的三大路径



近年,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借助国家政策,发展迅猛,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企业集聚力量的领军者需要承担的使命更为艰巨 。目前尽管在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上具有较大的差别,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处于上升趋势,现存问题必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得到解决 。合理的产业定位有助于增强文化产业园区的市场竞争力,开放的园区格局则有助于集聚文化产业园区的人气,开拓文化产业园区的新业态,科学的物业经营有助于保障文化产业园区稳定的资金来源 。三力合一,最终促成文化产业园区的全面升级和良性运转 。
一、文化产业园运营模式
1、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是指文化产业园区的软件与硬件,从规划、设计到使用、管理、维护等,都由政府主导执行完成 。这种模式具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及相关政策支持的特点 。
2、建设-经营-转让模式
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是政府将园区交由民间团体投资兴建和经营,等营运期满后,再将所有权移转给政府 。一般程序为政府先进行前期研究,然后以公开发包方式,将园区公共建设的规划或设计、建造均交由民间企业办理,并由政府以授权方式交予民间企业运营,由承百思特网包商在特许期内,负责设计、筹措经费、兴建、运营与管理,在兴建完成后,可以营运并回收成本,约期结束后将所有权再移交政府.这种模式具有先期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间长、相关风险高、政府与民间团体需长期广泛合作及采用专案融资等特点 。
3、经营-转让模式
经营——转让模式是由政府对文化产业园区进行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并拟订园区的发展方向,而园区的其他配套建设及经营和管理则完全委托给民间企业来完成,企业提出整体的软、硬件规划构想,并需经政府百思特网审议通过 。
4、租赁-开发-经营模式
租赁——开发——经营模式是政府将土地或现有设施设备以租赁或出让的形式给企业或企业联合体,而后由主导企业或者企业联合进行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再由主导企业或者企业联合体进行文化产业园区的管理组织 。
二、文化产业园区类型及盈利模式
1、文化产业园区类型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园区性质方面,我国文化产业园可以分为产业型、混合型、艺术型、休闲娱乐型、地方特色型五类 。


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可持续运营的三大路径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文化产业园营业收入渠道
有营业收入来源,并不代表能盈利,但收入来源渠道,是研究总结企业盈利模式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是企业形成盈利模式的根本和基础 。文化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其主要收入来源如下:
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可持续运营的三大路径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文化产业园盈利模式
文化产业园区的收入来源渠道决定其盈利模式的产生 。通过上述营业收入来源渠道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文化园区的盈利模式类别:
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可持续运营的三大路径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文化产业园区可持续运营策略
1、合理的产业定位
(1)发挥城市特色文化资源优势
文化与其它产业资源最大的区别就是地域特色性,一定的地域、人群和历史传统决定了该地区文化所具有的特殊禀赋 。文化产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就是文化,其发展不能与地域文化特征相背离 。文化产业园区是对一定区域内文化禀赋的整合,因此更应注重对城市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2)构建协作联动的产业链体系
合理的产业定位还应处理好园区内各个产业链主体之间的关系 。根据“园区经济”规模化、专业化和协作化的理念,文化产业园区需要建立协作的、联动的产业链体系 。构建产业链的核心是将一系列位于同一产业链上不同位置,担任不同职能的企业整合到同一主导力之下,通过降低上下游交易成本和提高企业间合作效率,增加产品生产各环节的利润和价值 。因此,文化产业园区应该是一系列处于产业链上下游、能够彼此关联协作的文化企业的集聚体,而不仅仅是同类型文化企业在物理空间上的汇聚 。
2、开放的园区格局
(1)将文化创意生产过程前台化
以往的文化创意生产百思特网者在设计室、创作室、排练厅或厂房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而开放式园区格局要求文化创意生产者开放这些以往悬挂着“非工作人员免进”标语的工作“后台”,揭下那副令满怀热情的消费者失望遗憾的标语 。当然,文化创意生产过程的前台化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别消费者的好奇心,而是使文化创意生产者能够走出后台的限制,在开放生产过程的同时与消费者有更多关于文化创意的思想交流,产生同道中人的共鸣,激发更多创意灵感 。同时,开放生产过程可以增进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了解程度,培养出更多文化创意爱好者,提高文化传播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