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教学反思怎么写?

《古对今》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 。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 。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 。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 。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圆、严、寒”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生字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 。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
2、展示图片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画面的景色 。让我们一起走进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大自然 。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
3.老师与学生合作读 。(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对子和词语 。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
(1)借助拼音读准确 。
1、将下列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
y圆 ǔ暑 l凉
ch晨āo朝x霞2、加一加,认生字 。
纟+田=
冫+京=(2)让学生说说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
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3)猜字游戏 。讠+吾=
木+子=
禾+日=三、学习第1节对子
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古今) 。
(2)铜钱(外圆内方) 。
(3)四季对比图(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