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如何写?( 七 )


长妈妈竟这样细细记着一个孩子说的话,而且为他达成了小小的心愿 。伟大的神力说到底,就是爱 。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最后不明白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明白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
其实从整篇细细地叙述中,我真的能够感受到迅哥儿对她的回忆就像翻开古老的相片,也许有些旧旧的,卷了边的记忆,也许会有些尘封已久的气息扑面而来,然而那相片上的记忆里的人不会走形,那是深深刻在脑海里的,不会被时光随意捏碎 。他的叙述的口吻里是满满的,暖暖的,似乎能够感受到那么一点点的小小的依靠的味道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感觉,我无法确定这是不是只是我的一相情愿的错觉 。相信它不是 。
但是我确定,《山海经》不仅仅是迅哥儿最为心爱的宝书,它就像一扇门打开在迅哥儿的眼前,里面是个完美又悲伤、充斥着幻想和现实的世界 。而这世界的基石,就是爱 。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七):
回到家中,从书架里拿出从未瞅过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对着那个书名发呆 。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 。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往归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往摘取,虽然失往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归味无穷 。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超多使用了比较和讽刺的手法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之后再写道我不得不离别百草园往三味书屋上学 。前边写的百草园相当好地反衬了之后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的时候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
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全部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点位置也要指出 。这个比较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 。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构成了鲜明的比较,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