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教师工作总结怎么写?( 三 )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形成准确的知识体系 。在对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教学中,决不能走“过场”,赶进度,把知识炒成“夹生饭”,而应在“准确,系统,灵活”上下功夫 。学生只有基础打好了,做中低档题才会概念清楚,得心应手,做综合题和难题才能思路清晰,运算准确 。没有基础,就谈不上能力,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提高能力 。
这样的高考复习的方向、策略和方法是正确的' 。从高考数学试题可以看出数学试卷起点并不高,重点考查主要数学基础知识,要求考生对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能准确记忆,灵活运用 。高考数学试题更侧重于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从学生测试与高考后学生的反馈看,成绩理想的学生就得益于此,这也是我们的成功经验 。
反之,平时数学成绩不稳定,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数学基础不牢固,没有真正建立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 。特别是高考数学试题的中低档题的计算量较大,计算能力训练不到位导致失分的同学较多 。一位同学说:“我感觉我的数学学得还不错,平时自己总是把训练的重点放在能力题上,但做高考数学卷,感到我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扎实,有些该记忆的公式没有记住、该理解的概念没有理解,计算不熟练,解答选择题、填空题等基础题时速度慢,正确率不高” 。
2、重视精选精讲,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和速度
夯实“三基”与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解题训练,因而在复习的全过程中,我力争做到选题恰当、训练科学、引伸创新、讲解到位 。选题要具有典型性、目的性、针对性、灵活性,突出重点,锤练“三基” 。力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层次选编习题 。训练的层次由浅入深,题型由客观到主观,由封闭到开放,始终紧扣基础知识,在动态中训练了“三基”,真正使学生做到 “解一题,会一类” 。
要做到选题精、练得法,在师生共做的情况下,多进行解题的回顾、总结,概括提炼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形成一些有益的“思维块” 。还应注意针对学生弱点以及易迷惑、易出错的问题,多加训练,在解题实践中,弥补不足,在辨析中,逐步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贴近、源于课本是近年来高考题的一个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挖掘教材,如变换课本中例习题的背景、改变图形位置、增减题设或结论等,达到深化“三基”、培养能力的目的 。要引申得当,我们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典型题的作用,同时深化推广或变式变形以及引伸创新 。复习中我们重视过程,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融会贯通前后知识的联系,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思想和方法 。要讲到位,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指导,揭示暴露如何想?怎样做?谈“来龙去脉”,在谈思维的过程中,应重视通性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