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处诗词 描写春归的古诗词

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3、《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 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 。
4、《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6、《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
7、《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 百般红紫斗芳菲 。
杨花榆荚无才思 , 惟解漫天作雪飞 。
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 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 , 绝胜烟柳满皇都 。
9、《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 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 , 沙暖睡鸳鸯 。
10、《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 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蝶时时舞 , 自在娇莺恰恰啼 。
11、《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
12、《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不知转入此中来 。
13、《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 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 , 绝胜烟柳满皇都 。
14、《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 二月初惊见草芽 。
白雪却嫌春色晚 , 故穿庭树作飞花 。
15、《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 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 , 时鸣春涧中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不知转入如此中来 。谁的诗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 全诗如下: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不知转入此中来 。
【注释】:
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
②芳菲:盛开的花 , 亦可泛指花 , 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
③山寺:指大林寺 , 在庐山香炉峰顶 , 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 , 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
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 ,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 。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 , 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 , 芳菲已尽的时候了 ,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 , 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原因惜春、恋春之情 , 怨恨春去无情 , 谁知是错怪了春 , 原来它并未归去 , 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 , 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 , 天真可爱 , 活灵活现 。立意新颖 , 构思灵巧 , 意境深邃 , 富于情趣 , 启人神思 , 惹人喜爱 , 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
赏析:
全诗短短四句 , 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 , 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 , 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 , 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 , 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 , 却写得意境深邃 , 富于情趣 。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 , 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 , 正属大地春归 , 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 , 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 。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 , 诗人在登临之前 , 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 , 而恼怒 , 而失望 。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 , 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 , 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 , 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 , 突变到惊异、欣喜 , 以至心花怒放 。而且在首句开头 , 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 , 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 , 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 , 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 , 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 , 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