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处诗词 描写春归的古诗词( 二 )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 , 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 。“常恨春归无觅处 , 不知转入此中来 。”他想到 , 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 , 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 , 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 , 原来春并未归去 , 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 , 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
“何止春归与春在”出自哪一首诗词自处吟_邵雍
尧夫自处道如何 , 满洛阳城都似家 。
不德於人焉敢异 , 至诚从物更无他 。
眼前只见罗天爵 , 头上谁知换岁华 。
何止春归与春在 , 胸中长有四时花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长恨春归无觅处 ,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
诗人把春光拟人化 , 它不仅形象美丽 , 而且顽皮好动 , 仿佛会和人捉迷藏似的 , 写得活灵活现 。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惊喜之情和对春天的热爱、留恋 。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不知转入此中来 。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 , 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 , 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
春归处诗词 描写春归的古诗词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 。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 年四十六 。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 , 曾授秘书省校书郎 , 再官至左拾遗 , 可谓春风得意 。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 , 因其直谏不讳 , 冒犯了权贵 , 受朝廷排斥 , 被贬为江州司马 。
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 , 在《琵琶行》一诗中 , 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 。这种沧桑的感慨 , 也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意境 , 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 , 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
诗词赏析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 , 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 , 正属大地春归 , 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 , 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 。
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 , 诗人在登临之前 , 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 , 而恼怒 , 而失望 。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 , 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 。
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 , 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 , 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 , 突变到惊异、欣喜 , 以至心花怒放 。
而且在首句开头 , 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 , 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 , 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 , 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 , 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 , 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 , 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 。“长恨春归无觅处 , 不知转入此中来 。” 诗人想到 , 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 , 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 , 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 , 原来春并未归去 , 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 , 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林寺桃花
春字开头的诗句有哪些1.春风得意马蹄疾 , 一日看尽长安花
2.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
3.春眠不觉晓 , 处处闻啼鸟
4.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
5.春潮带雨晚来急 , 野渡无人舟自横
6.春风不相识 , 何事入罗帏
7.春江花朝秋月夜 , 往往取酒还独倾
8.春草明年绿 , 王孙归不归
9.春宵一刻值千金 , 花有清香月有阴
10.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11.春风桃李花开日 , 秋雨梧桐叶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