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格式怎么样?( 四 )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 。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