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采莲曲 古诗采莲曲( 二 )


《采莲曲》为民歌体裁 , 同类的作品历来很多 。但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 , 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 , 既写景 , 又写人 , 生动形象 , 富有情趣 , 层层深入 , 活灵活现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 , 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 , 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 , 都自然逼真 , 意味无穷 。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 , 使人百读不厌 。
采莲曲古诗答案荷叶罗裙一色裁 , 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 , 闻歌始觉有人来 。
注: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
芙蓉:即荷花 。
1.结合诗句 , 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3分)
2.从修辞角度 , 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
参考答案
1.从“采莲”看出勤劳 , 从“荷叶罗裙一色裁 , 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 , 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
2.用衬托的手法 , 明写荷花 , 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 。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
①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答:诗人巧妙地将采莲女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 。荷叶像罗裙 , 罗裙似荷叶 , 一样绿来一样美;少女的脸庞似荷花 , 荷花的娇艳又映衬着少女的脸庞 , 一样的红来一样的艳 。
②三、四句写出了伫立凝望着在刹那间所产生的感觉 , 请你谈谈这种感觉:
答:是一种人花难辨的朦胧飘渺之境 , 令人情飞思动 , 禁不住会问:“花耶?人耶?”又禁不住会自答道:“花也 , 人也 。”回味不尽 , 品咂不尽 , 余韵无穷 。
③请谈谈这首诗的艺术构思:
答:如果说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一幅《少女采莲图》的话 , 那么画面的中心自然应该是采莲的少女们 , 但诗人却自始至终也没有让采莲女们在画面上出现 , 而是将她们“隐”在了田田的荷叶、艳艳的荷花丛中;若隐若现 , 若有若无 , 人与荷花 , 人与自然 , 浑然一体 。全诗洋溢着浮动着一种飘渺朦胧的美 。
采莲曲(其二)这首古诗的意思 。意思: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 , 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
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 , 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
出自:唐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其二》
原诗:
采莲曲二首 其二
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 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 , 闻歌始觉有人来 。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
古诗词采莲曲 古诗采莲曲

扩展资料
这首诗以写意法 , 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 , 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 , 若隐若现 , 若有若无 , 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 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 , 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 。有本事载 , 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 , 一次 , 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 , 在东溪的荷池 , 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 , 深深被气所吸引 , 遂作《采莲曲》 。
王昌龄存诗181首 , 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 , 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 。就数量之多 , 体制之备 , 题材之广说 , 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 , 但他的诗质量很高 。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三 , 四杰以后 , 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 。
王昌龄闺怨诗以悲天悯人的精神书写那些久闭深宫的妃殡宫人的悲情哀怨 , 以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们的生活和感情世界 , 揭示她们在残酷的宫殡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惨命运 , 客观上批判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 。
这种思想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调 , 洗尽六朝宫廷诗浮艳色情之污秽 , 有力地扭转了齐梁歌咏的不良文风另一方面 , 就艺术表现而言 , 王昌龄又发扬了六朝华美艳丽、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 , 继承了其形式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