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煜诗词望江南 望江南李煜诗词鉴赏

望江南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翻译】
昨夜的梦里存有多少恨意!
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
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 。
正是 百花烂漫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
[评析]
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 。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 。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 。这首小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 。“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 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
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
肠断更无疑 。
【句解】: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
断脸复横颐,写眼泪纵横交流貌,颐,指脸颊 。此句与前首起句看似形式相同,其实结构大有不同,前首恨由梦生,而“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完全从正面刻画描写,无尽的泪水纵横交流于脸颊,“复”字更加突出泪水连绵不绝的样子 。词人极度伤心无处排遣,惟有日日以泪洗面 。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
凤笙,相传萧史、弄玉夫妇吹萧,萧声引动凤,后人便以“凤”字形容笙萧,比喻笙萧之美好 。心中的痛楚能够向谁诉说呢,和着眼泪不说也罢,凤萧声声,如怨如诉,留泪伤情之时还是不要吹的好,这样只能令心中的悲痛愈发加重 。“莫将”、“休向”看似告戒他人的语气,实则是词人自己警戒自己 。
肠断更无疑 。
若真是要和泪说,泪时吹,那定是断肠无疑的啊!词人心中不住地劝慰自己,可是真的能说服么?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道:“‘断肠’一句,承上说明心中悲哀,更见人间欢乐,于己无分,而苟延残喘,亦无多日,真伤心垂绝之音也” 。
【评解】:
词人直接由泪入手,极尽描摹,断脸横颐,俨然在目 。随后却作劝慰语,心事不必再说,凤笙不必再吹,无穷难言之隐,直欲含泪而吞 。“断肠”一句,直截了当,词人终于将极度悲痛失声倾诉 。刘永济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提道:“昔人谓后主亡国后之词,乃以血写成者,言其语语真切,出自肺腑之言也 。”实乃贴切 。
李煜唐诗《望江南·多少泪》赏析《望江南·多少泪》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正面写悲,通过描写词人思国流泪的情形,表达词人对故国的追恋,抒发亡国之痛 。全词描摹细致,语言直朴,有直入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

版本一
望江南⑴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
版本二
忆江南
多少泪,沾袖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 。
李煜另一首《望江南》(多少恨)用的是以反写正的艺术手法,以乐来反衬苦,笔意有曲婉之感 。但这首《望江南》(多少泪)则不同,是直笔明写,正见正写,直抒胸臆,坦吐愁恨的艺术手法,因而有愈见沉痛之感 。二词可同读,对作者的忧思愁恨则体会更深 。
“多少泪”即“多少恨”之续写,“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后,悲情更苦,离恨更深,作者再也无法自制,只能任凭“多少泪,断脸复横颐”了 。眼泪纵横当不是抽泣哽咽,而是激情难收,也许有号啕之举,但是,泪可流,“心事”却不可说,一是满腔悔恨无法说,二是故国情怀不能说,自伤之情、囚居之苦,片言俱现,作者心中愁苦跃然纸上 。不但“心事”不可说,连往日可以寄托情思的凤笙也不能吹起,这种痛苦和不自由是非常地残酷 。古人悲思不可解,常有“欲将心思付瑶琴”(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之想,而这情此景,作者却连这一点奢望都不敢有 。况且,凤笙向来为欢歌之用,于此时吹奏,对李煜来讲,只是徒增感慨、更添思忆而已,所以一句“休向”,使作者的幽居无奈中又多添了几分不堪回首的痛苦 。于是乎,“肠断更无疑”但是惟一的结局了 。这首词正是李煜入宋后“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真实写照 。
全词与“多少恨”同调,取笔不同但取意同 。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深沉痛苦,描摹细致,语言直朴,较“多少恨”有更直入人心的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