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李白古诗词赏析 摘抄李白的古诗( 七 )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 。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
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
地躺在枕席之上 。“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
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
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
》中所说:“古人

。”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
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 。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
中多少
的人的心声 。在等级森严的
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 。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
气态间”的屈辱地位 。“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
” 。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 。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
,把自己升高到
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 。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 。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 。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 。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
因为韵法与思想程序有参差,这首诗不宜按韵法来分段 。现在我们按思想程序把它 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开头四韵十句,这是全诗的
。第二段从“湖月照我影”到“失 向来之烟霞”共五韵二十八句 。这是全诗的主体,描写整个梦境,直到梦醒 。以下是第 三段,二韵七句,叙述梦游之后的感想,总结了这个梦,作为向东鲁朋友告别的话 。李白在好几首诗中,向往于蓬莱
,希望炼成
,吞服之后,飘然
,跨鹤 骑鹿,远离人世,遨游于
府 。但在这首诗中,一开头就否定了瀛洲仙岛的存在 。他说:航海客人谈到瀛洲仙岛,都说是在渺茫的
之中,实在是难以找得到的地方 。可是,越人谈起天姥山,尽管它是隐现于云霓明灭之中,却是有可能看见的 。这四句是 全诗的
,说明作此诗的最初动机 。“瀛洲”只是用来作为陪衬,但却无意中说出了 作者对炼
仙的真正认识 。“信难求”这个“信”字用得十分坚决,根本否定了海外
的存在,也从而否定了求仙的可能性 。然则,李白的一切
,可知都不是出于 他的
。连同其他一切歌咏酒和女人的诗,都是他的浪漫主义的外衣 。杜甫怀念李白 的诗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不见》)已把 李白当时的情况告诉我们了 。他是“佯狂”,假装
。他这种伪装行为,在杜甫 看来,是很可哀怜的 。因为杜甫知道他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下面更明白说出“世人皆 欲杀”,这也不是一般的夸张写法 。可以想见,当时一定有许多人憎恶或妒忌李白,或 者是李白得罪了不少人,而杜甫呢,他是李白的朋友,他对李白的行为即使不很赞同,但对李白的天才却是佩服的,所以他说“吾意独怜才” 。第三韵四句是概括越人所说天姥山的高峻 。它高过五岳,掩蔽
。赤城是
的别名 。天台山已经很高了,对着天姥山,却好像向东南倾倒的样子 。四万八千丈,当 然是艺术夸张,
也只有
十多公尺高,因为听了越人的宣传,我就 想去看看 。谁知当夜就在梦中飞渡镜湖(在今绍兴),再东南行,到达了天姥山 。“吴 越”在此句中,用的是复词偏义,主要是“梦越”,为了凑成一句
,加了一个 “吴”字 。
第二段,全诗的主体,描写梦游天姥山的所见所遇 。文辞光怪离奇,显然是继承了
的艺术传统 。作者告诉我们:他飞过镜湖,到了剡溪(今嵊县),看到了南朝大诗 人
游宿过的地方 。湖泊里有渌波荡漾,山林中有猿啼清哀 。他也仿效谢灵运,脚 下趿着为游山而特制的
,登上了高山①,迷 。从此一路过去,到了天姥山 。走在半 峰上,就看到海中日出,又听到天鸡的啼声 。经过了许多崎岖曲折的山路之后,正在迷 途之间,天色忽已暝暮 。这时听到的是像熊咆龙吟的瀑布之声,看到的是雨云和烟水 。这种深山幽谷中的夜景,别说旅客为之惊心动魄,就是林木和峰峦,也要觉得战栗 。这 时候,忽然又遇到了奇迹,崖壁上的石门开了 。其中别有一个天地,别有一群人物 。他 看到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