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南渡之后的诗词 李清照南渡后诗词赏析( 三 )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 。“日晚倦梳头” 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 。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 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 。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 。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 。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
______________
赏析6:
这是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所写的一首词 。当时国破家亡,夫伤物散,她也流离失所,无依无靠,所以,词情及其悲苦凄惨 。
首句写当前所见,“风住尘香”四个字表达了一场小小的灾难的后果:狂风摧花,落红无数,花已沾泥,人践马踏,依然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 。这四个字不但含蓄,而且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了词人更为丰富复杂的感情 。次句写由于所见所闻,故所为如此 。日头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萧]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情景极然不同 。
三四句,由含蓄转而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皆因物是人非 。而这种变化是广泛的、重大的、剧烈的变化,无尽的痛苦、悲哀全在其中 。所以,词人以事事休来作结,来概括自己的绝望之情 。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 。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所诉;真率,是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仍不得不诉 。故似相反,而实则相辅相成 。
上片既极言所见景色之凄惨,心境之凄苦,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说起 。李清照是极爱游山玩水的 。双溪是浙江金华的名胜风景区,她想借游览来排遣心中的凄惨心境 。但实际上,他的痛苦之大,哀愁之深,又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已经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担了 。词人的设想既新颖,又真切 。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来转折传神 。试想,春日的双溪好呀,只是听说;泛舟出游,也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然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 。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做在家里发愁 。
这首词的文思新颖,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柔造作之嫌 。以船来载愁,形象笔致,将愁物质化了 。在布局上,古人以“扫处即生”来评判 。扫即扫除之扫,生即发生之生 。先写前一段情景的结束:春光已尽,又由风住香留触发到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作者在这里才是要表现的最动人的部分 。抒情诗因受着篇幅的限制,只能反映出有代表性的一个点或一个侧面 。而本词这种写法,就能够将省略的部分当作背景,以反衬正文,从而出人意外地加强了正文的感染力量 。·特级教师讲座
·初一特级教师讲堂
·初二特级教师讲堂
·初三全科强化复习
·高一特级教师讲堂
·高二特级教师讲堂
·高三全科强化复习
·涂洁讲高考作文
·林斌讲完形填空
·李俊和讲英语写作
·中学语文课件大全
·语文教学视频大全
·中学语文试题大全
·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案
·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
·苏教版高中必修教案
·苏教版高中选修教案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案
·语文版高中必修教案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案
·粤教版高中必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