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刘禹锡表达了什么情感:望洞庭全诗赏析和诗意解说

望洞庭刘禹锡表达了什么情感(望洞庭全诗赏析和诗意解说)
《望洞庭》赏析与新唱
文丨谢琰 曲丨贾建军 演唱丨郑怡靖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这首诗有一个字有不同版本 。“遥望洞庭山水翠”,有的版本写作“遥望洞庭山水色”,两个字都可以,没有一个确定的版本,并不影响我们读这首诗 。
诗题叫《望洞庭》,你得推测刘禹锡站在哪望?他一定是在湖面以外,在湖岸上一个相对高一些的地方,远眺洞庭湖 。他望见了什么呢?“湖光秋月两相和” 。上有秋月,下有湖光,月色清白,湖光澄澈,二者和谐一体 。“和”,既是整首诗写景的起点,也是诗人情感的基调 。刘禹锡是在什么时候“望洞庭”呢?是经历过多年的贬谪生活之后 。“贬谪”就是贬官、降级,而且被贬的人通常要去比较边远的地区 。
刘禹锡与白居易是一起被贬谪的,他们这时终于要往内地回归了 。碰见之后,刘禹锡写诗感慨,“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感慨朝廷抛弃我都二十三年了,把我扔在巴山蜀水那几个西南的城市里不让我回来 。西南一带都是山区,在唐朝时属于穷乡僻壤,的确是“凄凉地” 。经历这么一番贬谪之后,现在他要去哪呢?去和州当刺史,就是今天的安徽和县 。这时候刘禹锡心情是好转的,因为终于开始往内地迁移了,是很愉悦的 。因此,《望洞庭》上来就写“湖光秋月两相和”,表示心情和悦,月光宁静 。在月光照耀下,我来“望洞庭” 。
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 。我站在高地俯视深邃的湖水,湖上没有风,好比是一面没有磨的镜子 。这个比喻很有意思,也很妥帖 。我们想,一般什么时候会觉得湖面像面镜子?是不是都是白天?范仲淹《岳阳楼记》写洞庭湖,说“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白天的时候,视野能看得很远,湖面会反光,像一面大镜子 。但是月光不会反光那么严重,光线会很模糊 。古人的铜镜,得磨光、磨平之后才能把人影照清晰,要是不磨镜子,就像哈哈镜似的,就恍惚、迷离了 。这首诗写“镜未磨”,非常准确地形容出无风的湖面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那种恍惚迷离的美 。这是作者想出的第一个比喻 。
“潭面无风”的景色,应该是比较近的地方 。接下来诗人“抬望眼”,向着更远处遥望,“遥望洞庭山水翠”,看洞庭山水的翠色 。翠色像什么呢?“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作者想出的第二个比喻,写的是整体观感:在白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就像白色的银盘,银盘里放着青螺,就是君山 。君山是洞庭湖中的小岛,又叫洞庭山 。诗人将君山比作“青螺”,那么什么是“青螺”?学者有不同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