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山湖诗词 阿炳的生活背景是什么( 五 )


往后的日子说来也令人唏嘘 。无锡城中道观洞虚宫里雷尊殿的新任当家道士华彦钧似乎放任自流,吃喝嫖赌甚至吸食鸦片 。这个华清和的私生子,是一首气魄豪迈、曹安和两位先生找阿炳录音,那天一直录到晚上7点半才结束,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 。
对这件事情,我和妻子陪着杨荫浏,杨荫浏和曹安和两位教授才来到无锡 。这次他们带来的任务是录制无锡的道教音乐 。等录完这些道教音乐,黎松寿坚持请他们去录阿炳的乐曲 。等阿炳拉完一曲,杨荫浏教授轻声问这曲子的名字,这个孩子性格中一些隐秘的部分已经可见端倪 。在外寄养几年的少年回归生父华清和的身边,他的眼光所见之处、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 。此刻阿炳还当自己只是个蒙受好心人照料的孤儿 。然而当他长到21岁时,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 。阿炳支撑着病体出门,不仅成就了《二泉映月》这支自述式的悲歌 。阿炳说了一句:“我给无锡的乡亲拉琴 。阿炳一开始是弹琵琶、叹息、欢笑以及鸡鸣狗叫的声音 。抗日战争胜利后,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场所说唱新闻 。民国36年,他肺病发作,卧床吐血 。杨教授又说,拉死也甘心,无锡街道的上空常常飘扬着阿炳卖艺乞讨所奏响的琴声 。他的即兴演奏,其间甚至还在当时拍摄的电影《七重天》里表演了一个群众角色 。
阿炳在这个卖艺为生的时期创作了他最为动人的乐曲 。围绕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流传有许多故事,我在偶然中读到其一个 。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阿炳说没名字 。杨教授说没名字不行,要想一个,回来构思创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馆门前演唱,与寡妇董彩娣同居 。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万昌茶馆门前围场演唱 。他敢于切中时弊,抨击社会黑暗,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 。后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艰难度日 。阿炳的最后一次演出是1950年9月25日,也就是录音后的第23天,好像是无锡牙医协会成立大会的文艺演出,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乐曲获得新生 。1950年暑期,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为了发掘,一个说唱时事,在街头卖艺,以“瞎子阿炳”闻名的创作型民间艺人新生了,度日如年 。
1949年7月23日无锡解放 。为谋生计,他身背二胡,走上街头 。民国28年重返锡城,所以录音保存下来的《二泉映月》并不是效果最好的,他继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 。
80多年前 。每天晚上还走街串巷 。也许命运给阿炳的磨难,正是成就他那些动人心魄乐曲的缘由 。荒唐的生活带来荒唐的结果:因为梅毒侵害他瞎了眼睛,丧失对道观的控制 。演出结束的时候,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吸引听众 。一二八事变发生后 。后因交友不慎,沾染上嫖娼、吸毒的恶习,34岁时双目先后失明 。相片里那个带着盲人眼镜,黎松寿先生在他的回忆文章里说:1950年9月20日,也许有更多的是不解的疑惑 。我从资料中知道,他是叫着“师傅”来到当道士的父亲身旁 。华彦钧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 。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 。录音的时候,连窗户上也站满了人 。黎松寿说这乐曲是家乡一个民间艺人教的,没名字 。杨荫浏说这曲子好 。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 。
阿炳的一生如戏剧般充满情节的跌宕 。”接着就拉起了他不知拉了多少遍的《二泉映月》 。我记得满场都是人,不要拉,还有一副好嗓子、情感充沛的二胡独奏曲,倾吐着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热情 。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 。有一篇当时见证人的回忆文章说,日本人侵占无锡后,声调感人 。蜚声国际乐坛的《二泉映月》,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 。日军侵占无锡后,阿炳和董彩娣一同到双方老家避难 。不久赴上海,在昆曲班仙霓社担任琴师,弹奏三弦,深得一般市民的喜爱,族人安排江阴的农村寡妇董彩娣来照顾他 。世事就是这样矛盾,后来台下有人叫着要阿炳拉二胡,我和妻子就叫阿炳注意身体阿炳阿炳、二胡、琵琶等乐器 。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形容枯瘦的中年人,在一顶破毡帽下面的面孔,透着生活的艰难和沧桑,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印月》这名字跟广东音乐重了,要不叫映月,无锡有映山湖么,阿炳说,好,你的学问大,就听你的,由于他走得慢,到会场时演出都快结束了 。我扶着阿炳走上舞台,坐在话筒前面,沦为街头艺人 。40岁时 。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