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 关于思乡含月的诗句40个( 三 )


作为情感的载体,月亮是严重“超载”了 。千百年来,人们把贫富穷通、悲欢离合、生死沉浮、感物叹世、旅愁闺怨等种种情感寄托在上面,使月亮成为一种不折不扣的“人化的自然”,成为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公众”意象 。
在剖析月亮意象之前,有必要先说明“意象”及其相关概念 。
意象,指作家对存在于头脑中的记忆表象进行提炼、加工、改造的结果,其物化形态就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
诗人以主观之“意”浸染或赋予客体之“象”,形成主客体同一、情与景交融、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统一的“意象” 。诗人的种种内心情状包括无意识的那些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通过“象”而显现出来,达之于人,呈之于众,变得可观照、可感受、可领悟、可玩味 。因此意象的实质,并非要人们去认识“象”之本身,而是要人们去体察揣摩“象”中蕴藏着的意绪、心境、愿望、理想等主观精神的内容 。“意”在“象”中,如盐在水中,盐化无形,水却有味 。古代诗论讲“味象识情,析象解理”,“搜求于象,心入于境”,指明了欣赏意象的方法,是授人以锁钥;又讲“思与境偕,意与象应” 。“情景相生,妙合无垠”,指明了创造意象的方法,是传人以圭臬 。
意象是意境的构件,作品的整体意境总是由若干意象构成 。精彩的意象,即主客体完美结合的意象,不仅可以深化意境,成为作品动人的关键,而且可以摘取出来单独欣赏与品评,成为独立审美的精品 。历来人们乐于从古诗词中摘录佳句,甚或感叹某些诗作“有句无篇”,便是个别意象受到重视的证明 。由此可见,意象单纯,然而并不单薄 。好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是诗人用心灵对宇宙的感应 。尤其是像月亮这样一个“几千斤重的橄榄”(曹雪芹语),更是耐人咀嚼、含味无穷 。
在月亮意象中,诗人们融进了自己的灵魂、自己的风格,使一个月亮幻化成千万个月亮 。在月亮意象中,千万个诗人却传达出几种大致相同的情愫,于多样中又显出统一 。
把握这一点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将许许多多关于月亮的诗句进行梳理,并在分类与综合的基础上,找出其中具有人类学意义的基本内涵来,以裨益于今日文明,而不至于在一大堆典籍中陷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困境 。
我相信,一个久唱不衰的意象,其中必有奥妙可寻 。古诗中保留着的关于月亮的神话,说不定是个楔入点 。
嫦娥奔月 。李商隐的名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提到了“嫦娥奔月”这个最著名的神话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古墓中,发现了“嫦娥奔月”的帛画,可见其流传之久远 。《淮南子·览冥训》载,嫦娥,又名妲娥,后羿之妻 。“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之以奔月……”历史上,后羿是夏代东夷族有穷氏的部族首领,勇武善射,曾率领族人向西发展势力,一度夺得太康之位取代夏政 。由于他恃武而不修民事,日以田猎为乐,不久即被亲信寒浞所杀 。寒浞不仅篡夺了羿的政权,同时还强占了羿的氏族和妻室 。难道先民们出于对这位“上射九日,下除百兽”的英雄的敬慕和怀念,才在神话中为他的妻子寻找了月亮这样一个理想的避难所?让嫦娥远离充满杀戳与阴谋的尘世,住进凌云九霄的“广寒清虚之府”享受优裕的生活,这里我们隐约可以看到历史在“种族记忆”中的投影,看到先民的情感经验在原始文化中的积淀 。
嫦娥升天成仙,做了月亮的主宰,这跟世界上几大古老文明共尊女性为月神竟不谋而合 。如希腊神话中有月亮女神塞勒涅,巴比伦神话中有月亮女神茜伯莉,巴勒斯坦和埃及神话中有月亮女神阿斯塔尔忒;而“日神”则都是男性,如中国神话中的伏羲氏,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人类“集体无意识”?

【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 关于思乡含月的诗句40个】

古诗中还保留了其它一些关于月亮的神话,主要的有:
灵兔捣药 。李白“白兔捣药成,问药与谁餐?”杜甫“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皆言此事 。关于月中阴影,自古有蟾与兔二说,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蜍与兔古音近,兔之说是以音似而后生 。看来蟾蜍的说法更为古老,屈原《天问》有四句问月:“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即月亮何德能死而复苏,究竟有什么好处,在肚子里养一只蟾蜍?蟾蜍是很丑陋的动物,元好问《蟾池》诗形容它:“小蟾徐行腹如鼓,大蟾张颐怒于虎 。”古人却尊它为“月精” 。(《春秋孔演图》:蟾蜍,月精也 。)在远古时代,氏族部落以狰狞物为图腾的现象是很普遍的 。据此推测,蟾与兔同为一种动物图腾,先民崇拜它是为了驱邪避害,灵兔捣药亦为了同一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