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羊的古诗词 有关于羊的诗句

形容羊的古诗词有:
《渭川田家》
年代:唐作者: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
《秋思》
年代:宋作者:陆游
桑竹成阴不见门,牛羊分路各归村 。
前山雨过云无迹,别浦潮回岸有痕 。
《君子于役》
年代:先秦作者:诗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1]?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日暮》
年代:唐作者: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
《苏武庙》
年代:唐作者: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
讲羊的古诗词 有关于羊的诗句

《日暮》译文
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各自关上了柴门 。
风清月朗自是一个迷人的夜晚,可这优美的山川不是自己的家园 。
泉水从石壁上潺潺流过,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 。
花白的头发与明亮的灯光辉映,灯花何必溅着斑斓的火花报什么喜讯 。
注释:
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 。瀼西一带,地势平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 。黄昏时分,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山村寂静的景色: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 。首联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 。“牛羊下来久”句中仅著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使人从阒寂而冷漠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 。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 。皓月悄悄升起,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秋夜,晚风清凉,明月皎洁,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丽如画,无奈并非自己的故乡风物!淡淡二句,有着多少悲郁之感 。杜甫在这一联中采用拗句 。“自”字本当用平声,却用了去声,“非”字应用仄声而用了平声 。“自”与“非”是句中关键有字眼,一拗一救,显得波澜有致,正是为了服从内容的需要,深曲委婉地表达了怀念故园的深情 。江山美丽,却非故园 。这一“自”一“非”,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
夜愈深,人更静,诗人带着乡愁的眼光观看山村秋景,仿佛蒙上一层清冷的色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这两句词序有意错置,原句顺序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 。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 。意境是多么凄清而洁净!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 。词序的错置,不仅使声调更为铿锵和谐,而且突出了“石泉”与“草露”,使“流暗壁”和“滴秋根”所表现的诗意更加奇逸、浓郁 。从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隐隐地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 。
景象如此冷漠,诗人不禁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更觉悲凉凄怆:“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杜甫居蜀近十载,晚年老弱多病,如今,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既渺茫,归乡又遥遥无期,因而尽管面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似乎在预报喜兆,诗人不但不觉欢欣,反而倍感烦恼,“何须”一句,说得幽默而又凄惋,表面看来好象是宕开一层的自我安慰,其实却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 。
“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 。”(《姜斋诗话》)王夫之对杜诗的评语也恰好阐明本诗的艺术特色 。诗人的衰老感,怀念故园的愁绪,诗中都没有正面表达,结句只委婉地说“何须花烬繁”,嗔怪灯花报喜,仿佛喜兆和自己根本无缘,沾不上边似的,这样写确实婉转曲折,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更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艺术上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
关于猪和羊的古诗词有哪些?

  1. 《承宫樵薪苦学》
    先秦: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