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诗词中的重字 如何看待诗词中的重字( 二 )
(3)景略情在 。有的诗词,表面看来,又全是抒情,同寄情于景的形式正好相反 。象这样的诗词,是否就没有意境呢?也是有的 。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了,而直抒胸怀 。
3、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古典诗词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视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从而在某些时候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出作品的真正意蕴 。
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 。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思维活动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一样,必须遵循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 。因此,在探讨作品中具有的形象思维的特点的同时,不能忽视逻辑思维 。如果我们把握了诗人在作品中为逻辑思路,又弄清楚词和词、句和句的逻辑联系,那么就能透彻地理解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表现手法 。
如何看待诗词中的重字重字即字词的重复使用, 在汉语古典诗词当中, 重字时有运用, 且极具美学效果 。谈起重字, 人们不免想起叠字, 但叠字只是重字的其中一种情况 。换言之, 重字包括叠宇, 叠宇却不能包括重字 。在汉语古典诗词当中, 重字的使用, 概有如下几种情形:
一、简单重复 。
如: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出自李白: 《静夜思》
三行两用“ 明”字, 两用“月”字, 三、四行“举头,“ 低头”中,两用“ 头”字 。一般说来, 在古诗绝句中, 因为篇幅短小, 应该尽量避免字词的重复 。但是, 此诗中汉字的反复使用 。虽是简单重复, 却不显累赞冗余 。
二、形成叠宇 。
如: 漾漾带山光, 澄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 却忆山中静 。
出自皇前曾: 《山下泉》
反复使用的字, 不仅形式相连, 而且意义相等, 谓之叠字 。叠字、叠句, 在诗、词、曲中并不少见 。两字重叠, 往往使原来平淡的句子, 境界开阔, 情趣横生 。
叠字, 有的精微细致地描摹刻画了客观事物的动态, 有的深切真挚地表露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状物还是抒情, 均达到拟声、摹形、传神的境地, 使诗句音节琅琅, 形象栩栩欲活”。汉语语言单字成音的特征, 在叠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三、形成顶真 。
如: 眼见客愁愁不醒, 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觉莺语太丁宁 。
出自—杜甫: 《绝句漫兴九首( 其一) 》
“ 眼见客愁愁不醒”中, 按照节奏, 读作“ 眼见客愁—愁不醒” 。这样,“ 愁”字就形成诗行内部的顶真 。
【如何看待诗词中的重字 如何看待诗词中的重字】
四、形成叠词 。如: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
出自李白: 《山中与幽人对酌》
前两个“一杯”形成叠词, 兼与后面之“一杯”形成反复 。《峭阳诗说》云: 作诗用字, 切忌相犯, 亦有犯而能巧者 。太白诗“一杯一杯复一杯”, 反不觉犯 。夫太白先有意立, 故七字六犯, 而语势益健, 读之不觉其长 。
五、形成对比 。
如: 沙上见曰出, 沙上见曰没 。悔向万里来, 功名是何物 。
出自岑参: 《曰没贺延碛作》
两个“沙上”, 联缀的却是“日出” 与“日没”, 对比之意, 自是昭然 。关于刘诗, 《唐诗选》云: 两“自”字, 有情、无情之别。
参考资料:中国知网-重字与汉诗英译
<诗经>应该怎么评价?诗经》对中国的文学史、政治、语言、甚至思想上都起著非常深远的影响 。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 。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 。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孔子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学习讽刺方法,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达至齐家,治国,平天下 。
在古代,《诗经》还有政治上的作用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经常用歌诗或奏诗的方法来表达一些不想说或难以言喻的话,类似于现在的外交辞令 。包括以后的“兼爱”、“非攻”都对我们现在构建和谐、互利的外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也是我们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题中之意 。“南南合作”、“南北互利”也是《诗经》中很多外交辞令在现代的引申之意 。但是我们在尊重历史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那些打着历史和文化幌子却时刻准备吃历史豆腐的的不法分子 。前不久闹的沸沸扬扬的台湾当局篡改历史教科书的事例不得不让我们对历史和文化一个全新的认识——只有尊重历史和文化才能创造新的文明,篡改历史和文化的人到头来只会摔的很惨 。强暴历史缺乏足够的权力,演绎历史没有天才的想象力,强奸文化缺乏足够的底蕴,等而下之,只有怯生生贼眉鼠眼的吃历史和文化的“豆腐” 。这不仅是历史的不幸,也是文化的悲哀 。我们应该把根植于《诗经》这片最深厚而又肥沃的土壤中,从中不断的汲取文化、滋养内涵,让自己充实、高大起来 。然后再去思考如何去对外,已经怎样去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 。要知道传统底蕴是一笔无逾越的文化鸿沟 。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中国哲学如何登场》读后感摘抄
- 电视柜|电视柜如何选择尺寸
- 德祐的门店复制模式——如何快速培养人才? 薄荷曼哥
- 如何看出一个女生慢慢不喜欢你了
- 中介|中介如何知道你跳单了
- 如何阅读德里达读后感精选
- 如何阅读福柯的读后感大全
- 猫|如何布置猫的房间
- 专注力:如何高效做事读后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