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贺家庭添丁gu诗词 添丁的习俗( 四 )


封开县春节习俗
春节是封开县内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外出的人纷纷回家团聚 。群众过节活动,一般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即陆续开始,大搞室内外清洁卫生、备年货,妇女忙于 裹糍、蒸年糕,迎接新年 。年制品以糯米糍为主,有时包裹蒸、花生、芝麻粘皮的糯米 糊、甜糕、“沙爽”(粘米制品),还有油炸糖环、油炸檄(北境制空心,南境制实心),解放后还时兴炸角子、做云吞、汤丸等等 。除夕前还有送迎灶君习俗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君上天,除夕晚接立灶君神位 。迎送灶君要备三牲、酒礼祭拜 。传说灶君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该家主人情况,因此民 间对灶君都很敬重,每逢初一、十五要烧香敬拜,希望灶君上天时为其说几句好话 。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门神,买肉杀鸡,备丝粉、腐竹、针菜、香信及其他祭品 拜神 。晚餐,各家吃“团年饭”,酒菜丰盛 。农村许多地方,习惯全家大小在厅堂围着火 盆直至天亮,称之为“守年” 。炉灶用谷壳或柴炭引燃,通宵保留烟火,并点“长明灯”,以示“长庆”好意 。不少地方还习惯留“隔年饭”,以示“年年有余” 。零时开始,放炮竹“接年” 。城里人还走上街去转一圈,意是新年“行大运”、“行好 运” 。城乡烟花炮竹不断 。
年初一早晨,有些地方习惯吃甜汤丸、面条,也有的地方习惯整天吃素不吃肉 。老 少首次见面,均敬礼作揖,相互恭祝吉利,年轻人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分发红包、糖 果 。各家备有茶点、香烟、糖果之类,招待宾客 。人人都穿上新衣服,街中村中行人如 流,一片喜气洋洋 。年初二为开年日,许多地方都习惯杀鸡拜神 。年初一吃斋、吃素的,此日即宴丰餐 盛 。此后,各地都习惯相互拜年,走亲戚,访好友,城乡呈现一片节日欢乐气氛 。醒狮 队、舞龙队、八音鼓乐队进城串乡贺新年,受贺者要备茶、糖果、香烟,热情接待 。还 有舞狮采青、武术表演,放鞭炮、送红包等,观看场面人潮如涌,热闹非常 。县境大洲 泗科的陕筋白马舞、五马巡城舞和采茶戏等民间传统节目,在四乡巡回表演,还到毗邻 广西苍梧县木双等地演出 。年初七为“人日”,一般不出门,不探亲访友 。元宵节 许多地方过元宵习惯吃汤丸,示意新的一年开始“心中有数” 。县境内南丰 和金装望高过“元宵节”则比过除夕、年初一还要热闹 。渡头城西庙是日举办炮会,许 多商户或居民合伙备金猪(即烧猪)拜菩萨,祈求神灵保钻在新的一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保佑街坊居民四方大利、六畜兴旺、人丁安康 。炮地内外,人山人海,年年如是 。
河源客家春节习俗
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大、最隆重的节日 。进入农历十二月,男人想办法多寻钱购买年货,妇女们则多砍柴割草准备过年 。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入年界”,俗称“鬼锁山门”,妇女们则不上山砍柴割草,而是在家大扫除,搞卫生,迎接新年 。农历12月,家家户户开始筹办“年货”,赶做“年料” 。不可或缺的年货如下:
川糖 。龙川、河源、紫金等地出产的一种蔗糖 。特点是粘性强,适合做年糕,几乎每户要购进上百斤 。新衣服 。每人最少要做一套新衣服、一双新鞋,买一双新袜 。米 。一般来说每户最低限度要备足一个月的口粮,不出“正月”不准响碓 。以前没有碾米机之类的加工机械,全靠人工用砻、碓加工,工作量十分大,大多要苦战三、四天才能完成 。
炒米糕 。它的制作过程是:将粘米或糯米煮熟晒成饭干,然后用沙拌着饭干在铁锅中加热炒爆,有的用菜油炸爆,叫油炸米 。接着将川糖煎成浆,将炒米、花生仁、芝麻等配料放进糖浆中搅匀捞起放入用板做成的木架内铺平压实,用刀切成长方形小块 。炒米糕吃起来香甜、清脆,大人、小孩都喜爱吃 。打炒米糕十分讲究技术,不但配料要合比例,而且煎浆时要讲究“火候”,弄不好就不能成块,而变成散米不中吃 。一般来说,一斗米要配2.5斤川糖,只能多,不能少,特别要注意“火候” 。有经验的人在灶头上放一碗清水,川糖煎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结浆,用竹筷滴一点糖浆于清水中,如已成“松仁点”即可,马上熄灭锅底火苗,把炒米放进锅中不断搅,用手试一试,如果十分粘手就可起锅将炒米倒进木框架内铺平压实,直到凝结后再用刀切成小块 。油果 。又名“炸煎堆” 。油果制作比较简便,先将糯米碾成粉,每斗糯米配2.5斤川糖 。将糖煮成糖液与糯米粉搓均匀,搓越久越松软,搓成粉团后再捏成一个个状似乒乓球大小的粉团,表面粘上白芝麻,再放进油锅中烧炸,炸成深红色即可起锅 。过年时将所炸油果蒸软作为下酒料,这是在新年期间每餐不可缺少的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