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属于|碧螺春小知识

碧螺春属于(碧螺春小知识)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卷曲形炒青绿茶的典型代表 。碧螺春茶的原产地是苏州太湖东西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江浙一带绿茶爱好者的喜爱 。
清明前后是苏州碧螺春茶大量上市的季节,也是茶友选购新茶的最佳时间 。老杨为大家换个角度分享一下,茶友应知的碧螺春小知识 。
一、碧螺春茶名字的来由碧螺春茶名字的来由有许多种传说和解释 。流传最广的就是清代的康熙皇帝在南巡中为碧螺春赐名的故事 。清代王彦奎所著《柳南续笔》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每岁土人持竹筐采归,以供日用,历数十年如是,未见其异也 。康熙某年,接候以采,而其叶较多,筐不胜贮,因置怀同,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己卯岁,车驾辛太湖,宋公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题之曰碧螺春 。”
碧螺春属于|碧螺春小知识



苏州当地的民间则流传碧螺姑娘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个名叫碧螺的美丽姑娘,她的歌声像甘泉,给大家带来欢乐 。后来碧螺姑娘与东洞庭山一个叫阿祥的小伙子相恋,却在这时,太湖中出现了一条恶龙看中了碧螺的美貌,最后阿祥杀死了恶龙,但自己也因流血过多昏过去了 。碧螺姑娘为了救活阿祥,踏遍洞庭到处寻找草药 。最后找到发现了一颗开满嫩叶的茶树,救活了阿祥,可碧螺姑娘却过于劳累而死 。乡亲们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便把这种名贵的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
苏州东山还有着明代宰相王鏊因居住在东山碧螺峰下,于是将碧螺峰下产的茶叶命名为碧螺春的说法 。
碧螺春属于|碧螺春小知识



还有一种说法是,碧螺春茶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 。老杨个人偏向于因茶叶的外形特征和出产时间的命名方法是碧螺春茶命名来由的观点 。这一观点更符合碧螺春茶名字产生的实际状况 。
二、在苏州就能买到地道的碧螺春吗在苏州当地,甚至说在东西山就一定能买到地道的碧螺春吗?这一问题一直是茶友们买碧螺春、喝碧螺春时的一个重要话题 。
苏州“碧螺春”茶一直面对着“小产区、大市场”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苏州碧螺春的主要产区吴中区茶叶的种植面积约为2.8万亩,其中1.8万亩在西山岛上 。根据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报道:“近年来,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年产量在百吨左右 。” 。苏州茶树种植面积有限,年产量难以大规模提升,难以满足全国市场的旺盛需求,总体趋势是供不应求 。并且苏州本地茶价高,四川、浙江等地的碧螺春茶价低、产量有保证、品质不差,因此,苏州部分茶商、茶农采用外地碧螺春茶叶冒充本地茶销售谋取暴利 。这种假冒行为在苏州东西山碧螺春主要产区并不罕见,部分知名品牌厂商也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 。
碧螺春属于|碧螺春小知识



苏州本地种植的乌牛早等外地引进茶树品种制成的碧螺春,与采用优质小叶种鲜叶原料并使用传统碧螺春炒制工艺制成的外地碧螺春茶相比较,从茶叶外形和感官品质上讲相似度较高,普通茶友难以准确分辨 。
本地茶产量少,外地茶与本地茶分辨不易,市场需求旺盛,茶商、茶农采用外地茶冒充本地茶获利丰厚,造成了外地茶在苏州市场泛滥 。据新华日报2020年3月20日《碧螺问茶》文章报道:“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苏州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真正的洞庭山碧螺春保守估计不超过10%,这已经成为行业里公开的秘密!由于外来茶产区面积大、产量高,利润空间更大,对原产地碧螺春几百思特网乎形成了“围攻”的绝对优势 。”因此,茶友即使来到苏州也未必能够买到正宗洞庭碧螺春 。
碧螺春属于|碧螺春小知识



三、“吓煞人香”与制茶工艺苏州碧螺春茶外形纤细多毫、卷曲呈螺、嫩香持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具有浓郁的花果香(吓煞人香)特征 。苏州碧螺春茶鲜明的特征源自于传统而精细的采制工艺 。碧螺春茶制作工艺流程主要是鲜叶拣剔、高温杀青、揉捻成型、搓团显毫、文火干燥 。
碧螺春采摘要求极高,要求采摘单芽、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 。鲜叶要求新鲜有活力,不采雨水叶、病虫叶、紫芽叶及剥芽苞 。采摘后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达到芽叶匀整一致 。炒茶前必须进行适度的摊晾(萎凋) 。摊晾是碧螺春茶花果香产生的工艺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