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读后感范文有没有?( 五 )


【读者读后感篇2:《读者》读书心得】
一本非商业性的杂志,取得如此的成功,自有其道理 。我读《读者》好多年了 。它每每带给我惊喜,感动,或一种莫名的震撼 。
看读者,是一种习惯 。每次晚饭后随手翻阅,细读,总会无数个灵光一现的瞬间 。于是,对于亲情,对于人生,对于生活,在那一个个一瞬间,都会有种种新的理解 。它像长者,指引年轻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学家,在侃侃而谈中给人以启迪,让人从中得到些许人生感悟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它像一股清泉,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它让你引发对大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让你懂得去关注亲情、珍惜友情 。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给你鼓励,看那一些漫画或幽默故事,让你开心,启迪心灵,给人以爱心、正义、睿智、纯真的引导和熏陶,使我们充满了一颗感恩的心 。
在《读者》中,我看到了《火车6年不到站》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在哥哥和弟弟回家探亲的途中,弟弟刚下火车就被车撞了 。在医生的抢救下,弟弟终于醒了 。可是醒来后的弟弟却走不了路,记性也变差了 。在医院里,弟弟却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就快到家了 。经常一便又一便问哥哥:“哥哥,还要多久才到家?”而哥哥总是回答:“快了,快了 。”弟弟在“火车”上一住就是6年,而哥哥一如既往的在他身边陪着他 。从哥哥25岁到现在,哥哥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了医院里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泪留满面了 。我为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感到震撼!
在一篇《令人哀伤的蝶之舞》的文章中,我读到了一个如一泓清泉般纯净,如半轮秋月般凄清的女孩 。生活的重荷无损于她的美貌,人间的残酷无损于她的纯洁 。她是无数留守儿童的一员,她的身上有着一个群体的缩影,她的悲剧正映衬了整个群体的悲剧 。看看我们身边,我明白了身为教师我该做些什么 。如果有人对我说,我会为一只猴子哭泣,那我会付之一笑 。但在苏童的《世界上最荒凉的动物园》我却为一只猴子,不,是两只猴子哭了 。在这篇文章中,两只猴子相依为命 。生活在一个荒凉的动物园 。老猴子被人捅瞎了眼 。小的与老的过着囚徒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只剩下一只小猴在哭泣,而老猴子则出现在生物老师的标本室里 。荒凉的动物园只剩下一只猴子 。我哭了,我不知为谁而哭 。为老猴,为小猴,还是为我自己 。
就这样,在无数个与读者相识的日子里,每一瞬间,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里升华成了一轮明月,一盏香茗 。《读者》它就有一种神奇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在与《读者》交往久了的过程中,我发现:是它让我体会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精神力量;同时,它也像一位热心的邻居,为我端来暖暖的红茶,鼓励我:“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 。”打开《读者》,我真的有一种远离了浮躁和喧嚣世界的感觉,到了陶翁笔下的世外桃源,这里有的是一片净土、阳光和干净的空气,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时的去处,仅小小一篇文章就足够美好和使我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