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征文600字 古诗词赏析100字

古诗词赏析征文600字 古诗词赏析100字

<<苏小小墓>幽兰露 , 如啼眼 。
无物结同心 , 烟花不堪剪 。
草如茵 , 松如盖 , 
风为裳 , 水为佩 。
油壁车 , 夕相待 。
冷翠烛 , 劳光彩 。
西陵下 , 风吹雨.
李贺的“鬼”诗 , 总共只有十来首 , 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 。
然而“鬼”字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 被人目为“鬼才”、“鬼仙” 。
这些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应当怎样评价 , 也成了一桩从古至今莫衷一是的笔墨公案 。
其实 , 李贺是通过写“鬼”来写人 , 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 。
这些“鬼” , “虽为异类 , 情亦犹人” , 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 。
《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 。
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人苏小小墓 , 风雨之夕 , 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 。
”全诗由景起兴 , 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 , 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 。
前四句直接刻画苏小小的形象 。
一、二两句写她美丽的容貌:那兰花上缀着晶莹的露珠 , 象是她含泪的眼睛 。
这里抓住心灵的窗户眼睛进行描写 , 一是让人通过她的眼睛 , 想见她的全人之美 , 二是表现她的心境 。
兰花是美的 , 带露的兰花更美 。
但著一“幽”字 , 境界迥然不同 , 给人以冷气森森的感觉 。
它照应题中“墓”字 , 引出下面的“啼”字 , 为全诗定下哀怨的基调 , 为鬼魂活动创造了气氛 。
三、四两句写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 , 并没有“歌吹”欢乐 , 而只有满腔忧怨 。
她生前有所追求 , 古乐府《苏小小歌》云:“我乘油壁车 , 郎乘青骢马 。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
”但身死之后 , 她的追求落空了 , 死生悬隔 , 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绾结同心 , 坟上那萋迷如烟的野草花 , 也不堪剪来相赠 , 一切都成了泡影 。
这种心绪 , 正是“啼”字的内在根据 。
仅用四句一十六字 , 形神兼备地刻画出苏小小鬼魂形象 , 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艺术才华 。
中间六句写苏小小鬼魂的服用:芊芊绿草 , 象是她的茵褥;亭亭青松 , 象是她的伞盖;春风拂拂 , 就是她的衣袂飘飘;流水叮咚 , 就是她的环佩声响 。
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 , 如今还依然在等待着她去赴“西陵松柏下”的幽会 。
这一部分 , 暗暗照应了前面的“无物结同心” 。
用一个“待”字 , 更加重了景象、气氛的凄凉:车儿依旧 , 却只是空相等待 , 再也不能乘坐它去西陵下 , 实现自己“结同心”的愿望了 。
物是人非 , 触景伤怀 , 徒增哀怨而已 。
最后四句描绘西陵之下凄风苦雨的景象:风凄雨零之中 , 有光无焰的鬼火 , 在闪烁着暗淡的绿光 。
这一部分紧承“油壁车 , 夕相待”而来 。
翠烛原为情人相会而设 。
有情人不能如约相会 , 翠烛岂不虚设?有烛而无人 , 更显出一片凄凉景象 。
“翠烛”写出鬼火的光色 , 加一“冷”字 , 就体现了人的感觉 , 写出人物内心的阴冷;“光彩”是指“翠烛”发出的光焰 , 说“劳光彩” , 则蕴涵着人物无限哀伤的感叹 。
不是么 , 期会难成 , 希望成灰 , 翠烛白白地在那里发光 , 徒费光彩而一无所用 。
用景物描写来渲染哀怨的气氛 , 同时也烘托出人物孤寂幽冷的心境 , 把那种怅惘空虚的内心世界 , 表现得淋漓尽致 。

【古诗词赏析征文600字 古诗词赏析100字】

这首诗以景起兴 , 通过景物幻出人物形象 , 把写景、拟人融合为一体 。
写幽兰 , 写露珠 , 写烟花 , 写芳草 , 写青松 , 写春风 , 写流水 , 笔笔是写景 , 却又笔笔在写人 。